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健康宣教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患者中心 • 健康宣教
正确认识疼痛
时间::2024/07/02 浏览:

生活中,疼痛无处不在,几乎人人都有过疼痛的体验。早在2002年第十届国际疼痛大会就达成共识,将疼痛列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即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疼痛。它不仅仅是一种症状,还是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就医原因。据统计,全球30%的人群受慢性疼痛影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

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张林花护师带大家一起来认识疼痛的真面目。


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一种机体对现存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痛觉和痛反应两部分组成,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痛反应是受疼痛刺激后躯体的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比如手部不慎被烫伤时,会反射性的立即将手缩回,同时因疼痛刺激有可能出现全身冒汗、表情痛苦等表现。


 疼痛的分类

1.根据疼痛程度分: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2.按持续时间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常发生于创伤 或手术后,当组织损伤恢复后即好转,比如产科疼痛。疼痛时间持续或复发超过3个月就视为慢性疼痛,比如癌痛。

3.按照病因分: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混合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比如皮肤划伤、四肢骨折、肌肉拉伤等产生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由神经损伤或受到压迫引起;混合性疼痛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或感觉处理的增强及疼痛调节的改变发挥了突出作用,比如紧张性头疼。

3.按发病部位分:头痛、肩痛、腰疼、腿痛等。

4.按疼痛性质分:钝痛、酸痛、胀痛、刺痛、灼痛、绞痛等。


  疼痛的危害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疼痛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2.对呼吸系统影响: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的通气功能下降,使患者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如果患者因疼痛大喊大叫、呼吸急促过度通气,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轻者可出现嘴唇、肢体麻木,重者可出现胸痛、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

3.对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使患者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减弱,使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4.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使血小板的粘附功能增加,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

5.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导致高血糖,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强,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

6.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出现恐惧、失眠、焦虑等心理上的改变。

7.住院患者还会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加重经济负担。

疼痛有这么多危害,当疼痛来临该怎么办呢?首先应了解疼痛,学会自我准确评分,其次学会轻微疼痛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缓解疼痛,当发生中重度疼痛时立即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规范镇痛。

疼痛评分的方法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受到生理、心理,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疼痛的理解和认知也存在差异,因此,客观评估疼痛对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疼痛评分,通常使用最为快捷、容易理解的疼痛尺(NRS+ FPS-R+ VDS)即:数字+笑脸+文字描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应说出自己的疼痛评分:

数字 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自我评估时,除了分值,还需要关注疼痛的性质,如:刀割样疼痛、绞痛、刺痛、烧灼样痛、压痛、胀痛、钝痛、酸痛、麻痛等,以便就医时医生了解疼痛原因。

1.1-3分 轻度疼痛  您能感觉到轻微疼痛,但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看书、活动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得到缓解,是可以忍受的,不影响睡眠。

2.4-7分 中度疼痛   4分是一个过渡期,通过听音乐、聊天都不能缓解,感觉明显疼痛,这时您需要通过药物、物理等不同干预措施缓解疼痛,比如痛经可以服镇痛药、热敷下腹部等,如果还不能得到缓解,需尽快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镇痛;5-7分时疼痛进一步加剧,感觉很疼,让您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安静平卧时疼痛持续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睡眠。

3.8-10分 重度疼痛   8-9分是重度疼痛,是您觉得实在太疼了,已经疼得连翻身、上厕所都不想动了,动一下就疼、晚上根本不能入睡;10分属于剧痛,是您感觉实在太疼了,无法忍受、感觉疼得生不如死,比如癌症晚期的疼痛。


 带大家了解镇痛药

1.常见的止痛药有哪些?

止痛药包括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两大类。

(1)麻醉性镇痛药:是来源自阿片的天然生物碱类镇痛药及人工合成类镇痛药的总称,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能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感受。

常见的药品有曲马多、吗啡、可待因、羟考酮、哌替啶和芬太尼等;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与弱或强阿片类镇痛药按固定比例组成,常见的药品有氨酚待因、氨酚双氢可待因、氨酚羟考酮及氨酚曲马多等。麻醉性镇痛药为处方药,为特殊管理药品,凭医师开具的处方在医院药房购买。

(2)非麻醉性镇痛药:常见的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发挥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阻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的产生,根据药物对 COX 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和 COX-2 选择性抑制剂。常见的药品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别名扑热息痛)、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有非处方制剂,可以自行在药店购买使用。

(3)辅助药物:临床上还有一些常见的辅助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紧张性头痛、癌痛有显著治疗效果。

2.怎样选择止痛药?

止痛药品种很多,同一分类中的许多药物在强度上相似,不同疼痛类型的患者对止痛药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很难明确指出哪种止痛药的效果最好。

针对轻中度疼痛(疼痛评分≤3分),一般首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疼痛(疼痛评分4-7分)的止痛治疗。

在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有口服、注射以及外用的三种剂型。通常注射用止痛药起效最快。但口服给药更易于调整剂量,且经济、简单、易于接受,是首选给药方式。具体的给药方案应由专业医师按照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以及机体反应情况来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在医师给出用药方案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用法用量。

3.止痛药用了会上瘾吗?

一般不会上瘾。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药的新剂型在胃肠道缓慢释放,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成瘾的现象极其罕见;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不具有成瘾性。

4.止痛药有哪些不良反应?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便秘一般会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过程中持续出现,所以在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联合使用泻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等;选择性 COX-2 抑制剂有引起心血管血栓性事件的风险。因此,需在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下用药,可以达到既能缓解疼痛,又减少止痛药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

5.止痛药使用不要自行增加剂量。

很多人认为身体出现的疼痛越明显,服用的药量就要越多,其实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其镇痛效果不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过量会造成患者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肾功能低下患者则易出现肾绞痛等不良反应,一次大量误用或频繁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致中毒。

6.哪些疼痛不能自行服用止痛药?

止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因此,在诊断未明确之前应慎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例如异位妊娠、阑尾炎等引起的下腹痛,服用止痛药后虽然让人暂时感觉不痛了,可实际上疾病可能在进一步恶化,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出现疾病引发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患者除服用止痛药暂时止痛外,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查出疼痛原因,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科普专家

张林花  脊柱外科,主管护师

擅长:从事护理工作13年,担任脊柱外科疼痛专项管理组长5年,擅长疼痛管理、骨科疾病护理。

科室咨询电话:0874—3327757


来源:脊柱外科
作者:张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