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与心肌梗死、脑卒中一起位列全球前三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因起病隐匿、发生快速、致死风险高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
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唐付翠副主任护师,将向大家介绍静脉血栓这一常见疾病的形成原因、高危人群及预防方法。

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血管内形成的血栓,它是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由液体形态转变成固体形态,进而阻碍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一系列静脉淤血的症状。静脉血栓主要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和浅静脉血栓,其中深静脉血栓更为严重,尤其是在下肢深静脉中较为常见。血液的高凝状态:如妊娠、肿瘤、服用避孕药、吸烟、遗传的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液的流动缓慢:如久坐、长途飞行(也被叫做经济舱综合症)、久卧、长时间打麻将/上网、有心梗或心衰病史、肥胖或者怀孕等。肿瘤患者:因为自身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身体受到的创伤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肿瘤本身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血液处于一种容易凝结的状态。此外,一些肿瘤患者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风险因素,比如吸烟、肥胖、运动量不足等。同时,一些治疗肿瘤的方法,比如化疗,也会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液粘稠的人:当血液处于一种粘稠的状态时,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更容易凝结在一起,形成血栓。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比如某些疾病、长期服用一些特定的药物(如避孕药、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已烯雌酚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血管壁变得相对脆弱,血液的流动也不如年轻人顺畅。而且,一些老年人可能患有骨关节肿瘤等疾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增加他们患上静脉血栓的风险。生活方式相关人群:长时间制动、久坐、久卧不动者;肥胖者、代谢综合征者;不健康饮食,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人群;吸烟人群等。术后及创伤人群:手术、创伤、骨折及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由于机体内D二聚体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因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引发静脉血栓。预防静脉血栓需要从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动起来:如果血小板数量大于20×10⁹/L,就要多活动活动,多锻炼腿部,这样可以促进静脉里的血液回流。要是血小板数量小于20×10⁹/L,在卧床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床栏,防止从床上掉下来。等身体恢复一些了,要尽早下床活动。如果插了PICC管,置管侧的上肢可以做握拳、松拳的运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运动叫踝泵运动。伸屈踝关节运动:在不疼或者只有一点点疼的范围内,尽量把脚往上勾,让脚尖朝着自己,然后再尽量把脚尖往下绷,这样反复快速地做伸曲踝关节的动作。环绕踝关节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的环绕运动。运动频率和时间: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和环绕运动,每分钟做30-60次,每次做2-3分钟,除了睡觉的时候,每小时做一组,而且这两种运动要交替进行。多喝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血液变得太浓稠。建议每天喝1500-2500ml的水。养成好习惯:要戒烟限酒,控制好血糖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腹压突然升高: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剧烈咳嗽,这样可以减少腹内压突然升高的情况。避免长时间穿紧身衣物:紧身衣物会限制血液循环,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控制体重和血压:肥胖和高血压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控制体重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类避孕药、口服避孕药等会增加患上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谨慎。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降低血栓复发风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治疗措施:生活方式调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复发的风险。同时,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治疗:压力治疗包括穿弹力袜和使用弹力绷带等,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抬高患肢也是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患者在休息时,可以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抗凝治疗:抗凝药物是治疗静脉血栓的基础。抗凝药物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降低血栓复发的风险,促进血栓的溶解。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期的静脉血栓患者,尤其是血栓形成时间较短、症状严重的患者。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静脉血流。但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血栓患者,如出现股青肿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取栓。手术取栓可以迅速恢复静脉血流,减轻症状。对于存在肺栓塞高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腔静脉滤器,以阻止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患有静脉血栓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抗凝药物的剂量。因为抗凝药物剂量不足可能导致血栓复发,而剂量过大则会增加出血风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立,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血栓的变化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总之,静脉血栓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诊治流程,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静脉血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