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这位人体的“化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储存养分等多重重要功能。然而,当肝脏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时,就会发展为肝硬化。这种慢性疾病往往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进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干部保健科、随访中心副主任护师黄石英带您深入了解肝硬化的 “隐形威胁”,教您如何通过及时预防与科学治疗守护肝脏健康。
肝硬化是指肝脏的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肝脏结构紊乱、功能受损的慢性疾病。其形成过程通常是长期肝脏受损后的修复反应,但修复过程中纤维化不断加重,最终形成广泛的纤维结缔组织,破坏肝脏的正常架构。
|肝硬化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肝硬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是西方国家中常见的类型。
病毒性肝硬化:主要由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迅速。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肝硬化的流行病学
肝硬化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感染率,导致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上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渐成为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此外,饮酒文化在某些地区依然盛行,酒精性肝硬化也不容小觑。肝硬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的相互作用。
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
遗传性疾病:如血色病、威尔逊病等,导致肝脏异常代谢和损伤。
|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肝细胞损伤和死亡,激活肝星状细胞,促使其转化为纤维母细胞,产生大量胶原蛋白。
纤维化进程:纤维母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胶原蛋白的积聚,形成广泛的纤维网络,取代正常肝组织,导致肝脏硬化。
肝脏再生障碍:纤维化抑制了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进一步加剧肝功能的衰退。
血流动力学改变:肝脏硬化导致肝脏血流受阻,形成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
|风险因素
某些因素会增加肝硬化的风险,包括:
长期酗酒:大量饮酒是肝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毒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风险显著增加。
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
家族遗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血色病、威尔逊病等会增加肝硬化的风险。
药物和毒素暴露:长期使用肝毒性药物或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硬化的临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在肝硬化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疲乏、食欲不振等不特异性症状,常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他疾病。
|进展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黄疸: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发皮肤和眼睛发黄。
腹胀与腹水:门静脉高压导致液体渗出,积聚在腹腔内,导致腹部膨胀。
肝掌与蜘蛛痣:手掌出现红色斑点(肝掌),以及血管扩张形成的蜘蛛状痣,是肝硬化的典型体征。
消化道出血: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
在晚期,肝硬化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
肝性脑病:由于肝脏解毒功能受损,毒素积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甚至昏迷。
肝癌:肝硬化是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肾功能衰竭: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和腹水可能导致肾血流减少,进而引发肾功能衰竭。
感染:免疫功能受损使患者更易感染,尤其是腹膜炎、肺炎等。的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延缓肝硬化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方法
诊断肝硬化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黄疸、腹水、蜘蛛痣等体征,初步评估肝功能状态。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GGT等)升高,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段可以评估肝脏结构变化,检测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
肝活检:通过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能够明确纤维化程度和病因。
|治疗原则
肝硬化的治疗旨在控制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延长生命:
控制病因:如抗病毒治疗用于病毒性肝炎,戒酒用于酒精性肝硬化,管理代谢疾病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药物治疗:利尿剂用于控制腹水,β受体阻滞剂用于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则需使用乳果糖等药物。
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肝硬化患者至关重要,避免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根治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的处理
不同的并发症需要针对性治疗:
腹水:限制盐摄入,使用利尿剂,严重者可行腹水穿刺或置入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紧急止血措施,如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术后需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复发。
肝性脑病:减少氮源摄入,使用乳果糖和抗生素,严重者可能需要肝脏支持治疗。
肝癌:早期发现可进行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等治疗,晚期则以姑息治疗为主。
肝硬化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隐形的威胁不容忽视。尽管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疾病管理,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应对并发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途径。
健康的肝脏是生命之源,别让小病拖成大祸。从现在做起,关注肝脏健康,远离肝硬化的隐形威胁,让我们的“化工厂”运转更加顺畅,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