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报纸和电视上不时出现公交司机、快递员、公安干警、机关干部等猝死报道。“猝死”一词频繁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看似健康的个体,前一刻还在正常交流,后一刻却突然倒地,短时间内因心脏病发作而发生“心源性猝死”。由于心脏骤停在医院外的抢救成功率低于1%,我国每年有多达54.4万人因心源性猝死失去宝贵生命,这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每分钟约1人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诱因?
心源性猝死的本质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突发使心脏停止有效泵血,一旦持续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主要病因包括:
1. 罹患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遗传性恶性心律失常、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和肺栓塞、心瓣膜病或心肌炎等。
2. 携带易患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肥胖、抽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未被有效纠治;熬夜过劳、激动暴怒、大喜大悲、严寒中暑、暴饮暴食、感冒腹泻等,均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多种背景疾病或易患因素叠加则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更高。
心源性猝死须科学防控
1. 治疗背景心脏病
通过规范用药、冠脉搭桥、冠脉支架、心内消融、结构修复等措施治愈或减轻已经罹患的器质性心脏病,可以显著降低猝死风险。
2.纠治危险因素
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抽烟肥胖、睡眠鼾症和慢性炎症都是重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易患因素。通过定期接受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和积极干预以上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
3. 改变生活方式
优化生活方式是减少、减轻背景疾病和恶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重要举措,包括降压降糖降脂降尿酸,多食粗粮果蔬少吃油腻煎炸,限盐限酒戒烟补足水分,修身养性平衡心态,合理锻炼改善睡眠,感冒腹泻期间切莫饮酒劳累过度激动。
4. 学会心肺复苏
掌握心源性猝死院外徒手抢救的“黄金4分钟”法则:
①判断意识:拍打双肩,双侧耳畔呼唤;
②呼救求援:拨打120,指定人员寻找AED;
③胸外按压:双掌重叠,垂直下压5-6厘米,100-120次/分;
④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
5.正确使用AED
云南省急救中心已在全省各地的人群密集场所免费配置供心跳骤停目击者第一时间使用的智能化体外心脏除颤仪(简称AED)总计4800台,该装置自带电池,只要将两个除颤电极片黏贴到患者的双侧胸壁皮肤、按下启动键,AED就会自动判别心律失常、自动充电、自动放电,自动终止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心跳骤停患者宝贵的生命。
心源性猝死虽高发高危,却可防可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自2020年以来,已在曲靖率先开展心律失常追踪器(ILR)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植入、复杂心律失常心内射频消融、传统起搏器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急诊冠心病介入(PPCI)等多项高新诊疗技术,显著提高了曲靖市心源性猝死的筛查、预防和救治能力。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与识别方法,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对于存在心脏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也应提高急救意识,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心脏性猝死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救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