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突发脑梗别慌张 静脉溶栓来帮忙
时间::2025/08/21 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脑梗这个词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它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随时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在面对突发脑梗时,有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静脉溶栓,它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希望的曙光。

image.png




认识脑梗这个“健康杀手”



脑梗,医学上又称为脑梗死、脑梗塞,简单来说,就是脑部的血管被堵塞了。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超级计算机”,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来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才能正常运转。而脑梗发生时,就好比给大脑供血的 “高速公路” 被各种 “障碍物”(比如血栓)堵住了,血液无法顺畅流通,大脑的部分区域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就会像断电的电器一样,无法正常工作。

脑梗的危害极大,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原本灵活自如的手脚突然不听使唤;也可能造成言语障碍,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还可能引发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思维变得混乱。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脑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脑梗呢?其实,脑梗发病前往往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手中的物品会不自觉地掉落;面部表情变得僵硬,嘴角歪斜,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当发现身边有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很有可能是脑梗发作了。




静脉溶栓:脑梗治疗的“及时雨”



当突发脑梗的紧急情况出现时,静脉溶栓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静脉溶栓,简单来讲,就是通过静脉注射一种特殊的药物,这种药物就像一把 “神奇的小剪刀”,能够把堵塞在脑血管中的血栓溶解掉,让血液重新顺畅地流动起来,从而及时挽救那些因缺血而濒临死亡的脑组织。

静脉溶栓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首先它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在符合治疗条件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迅速缓解,原本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力气,言语也变得清晰起来。其次与其他一些复杂的治疗手段相比,静脉溶栓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把握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



不过,静脉溶栓虽然神奇,但它有一个严格的时间限制,这个时间限制被称为“黄金时间窗”。一般来说,脑梗发病后的4.5— 6小时内是进行静脉溶栓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间段内,越早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就越好,康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就好比救火,火势刚起的时候,及时扑救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一旦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火势蔓延开来,造成的损失就难以挽回了。

所以,当怀疑有人突发脑梗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要记住患者发病的准确时间,这对于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至关重要。




静脉溶栓并非人人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静脉溶栓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脑梗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比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脑梗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都是医生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患者存在一些不适合溶栓的情况,比如近期有过重大手术、出血性疾病等,医生就会谨慎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




静脉溶栓后的注意事项



即使患者顺利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观察和护理。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同时还要警惕是否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等。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照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身体功能尽快恢复。

突发脑梗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静脉溶栓这一有力武器就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知识,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image.png

来源:神经内科

作者:何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