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面对一不小心就造成的伤口,大多数人往往敷衍了事,殊不知,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往往隐藏着大隐患。伤口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成为夺取宝贵生命的“健康杀手”!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些伤口护理小知识,帮助您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小伤口。

一、擦伤
擦伤通常是由于锐器造成皮肤表面的损伤,一般情况下不会特别严重,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感染,建议参考以下急救步骤:
清洁,使用洁净的温水冲洗,把伤口内污染存留物或表面的杂质冲洗干净。
消毒,对伤口清创后,涂抹消炎药物进行处理,如碘伏等,以防止伤口感染。止血,如果伤口较浅,只是局部有少量出血,可以使用碘伏棉球对消毒后的伤口进行按压,通常在短时间内可自行停止出血。如果伤口较深,可使用无菌纱布进行按压,采取局部压迫性止血。必要时,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对伤口进行缝合止血处理。切割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或深层组织受到玻片、刀刃等锐器划割而发生破损裂伤。处理过程具体如下:轻度割伤,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后用创可贴环形包扎伤口。重度割伤,伤口深,出血多。首先要止血,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棉布压迫止血5-10分钟,用绷带或长布条包扎止血,随后前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切忌在伤口处涂抹牙膏、药膏、草药、粉末等物质,以免无法准确判断伤情,增加清创难度,加剧感染风险。烫伤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皮肤最外层的烫伤,通常只是出现局部的皮肤发红,这种情况常被称作一度烫伤。中等程度的烫伤会影响到皮肤深层,一般还会出现水疱,也叫二度烫伤。最严重的一类烫伤会影响到皮肤最深层,损坏皮下的神经和血管,这就是三度烫伤。冲以干净的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分钟以上,可以快速降低创面温度,有效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注意不可使用温度过低的水或者冰敷,否则可能会导致伤口恶化。脱小心除去伤处的衣物或饰品,将受伤部位表面衣物脱下,防止污染物可能造成的伤口感染。不要撕扯衣物,必要时用剪刀小心剪开,要避免受伤部位的水泡破裂,引起烧烫伤部位的二次损伤。若表面衣物同烧烫伤后皮肤粘连,不可硬脱,应前往医院由专业人士处理。泡将受伤部位置于冷水中浸泡或用干净的冷水毛巾湿敷局部,可缓解疼痛,进一步散发热量。但应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或是用冰块直接接触受伤部位。如果烧烫伤处的皮肤已破,禁止用冷水长时间浸泡,以防感染。盖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可保持伤口清洁、减少感染。送如烧烫伤严重,应尽快送至可治疗烧伤的医院由专业医疗人士处理。扭伤在日常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中时有发生。正确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加速恢复过程,避免伤势加重。处理扭伤的急救步骤:1.遭遇扭伤时立即停止活动,首先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减少对受伤部位继续造成压力。2.使用RICER法则 RICER是处理扭伤的金标准,具体内容为:休息(Rest)、冰敷(Ice)、压缩(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和推荐就医(Referral)。休息(Rest):确保受伤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加重伤势的活动。冰敷(Ice):使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约15-20分钟,每隔几小时重复一次,以减少肿胀和疼痛。压缩(Compression):轻轻绑上弹性绷带,从远端开始向心脏方向包裹,以减少肿胀,但避免包裹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抬高(Elevation):尽可能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促进液体回流,减少肿胀。推荐就医(Referral):如果疼痛严重或肿胀持续不减,应尽快就医,以排除骨折或其他严重伤害。在最初48小时内避免使用热敷,因为热敷可能会加剧肿胀和疼痛。刺伤是指尖锐物体(如钉子、竹签等)猛力刺穿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造成的创伤。刺伤可以发生在任何情况下,通常浅表伤口较好愈合,较深伤口却是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处理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对被刺扎的表面,可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消毒。如果有刺露在皮肤外面,在用细齿镊子拔出刺后,要对局部创面再次消毒。如果刺扎的比较深,切忌对局部皮肤进行挤压,建议到医院及时处理。对被污染的刺,或者生锈的铁钉等物刺伤,要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此外,还要注意局部创面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的同时,要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以免引起创面感染。被狗、猫、蝙蝠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及时且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处理过程具体如下:1.清洗伤口: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清洗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2.消毒: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3.接种疫苗:要在24小时内到免疫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即使超过24小时仍要接种狂犬疫苗。注意,如果伤口位于头面部,或者伤口较深、大面积咬伤,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撞伤因撞击速度、撞击物表面的形态以及人体受撞击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软组织挫裂、内脏破裂、骨折等。撞伤初期可能会出现肿胀、淤血和疼痛等症状,可使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待肿胀消退后,再使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破裂,创口受到污染,容易引发骨髓炎。处理过程具体如下: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伤口内部一般不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口。若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止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注意,出现此类损伤后,病人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处置延误治疗,避免外伤感染导致骨髓炎发生或出现骨折不愈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