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视疲劳——你的眼睛在“呼救”
时间::2025/09/30 浏览:

1c8a17f33fe149ddcdfa879d50383dee.png

视疲劳是一种因过度用眼引发的综合症状,常见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使用电子屏幕或屈光不正未矫正人群。据《中国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显示,近十年视疲劳患病率显著上升,影响范围涵盖儿童至老年全年龄段。其核心机制是睫状肌长期收缩导致调节功能失衡,泪膜稳定性下降,最终引发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不适。视疲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image.png



识别信号:警惕视疲劳的三大“预警”


  • 视觉障碍:近距离工作后短暂模糊、重影或文字跳跃,需数秒恢复清晰。

  • 眼部不适:眼干、异物感、灼烧感、畏光流泪,甚至眼眶胀痛。

  •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恶心,严重时伴焦虑或抑郁情绪。

  • 需要警惕:当出现上述症状中的2项,建议及时就医。


追根溯源:视疲劳的“三重诱因”


  • 眼部因素: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干眼、调节功能异常或眼肌失衡。 

  • 环境因素:光照过强/过暗、屏幕闪烁、目标过小(如文字密集)或对比度不足。

  • 全身因素:睡眠不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或慢性病(如甲亢)。


科学防治:从“对因”到“对症”的全面管理 


对因治疗是关键

  • 屈光矫正:精准验光配镜,戴适合度数,老视可使用渐进多焦点镜片缓解,屈光参差可角膜接触镜缓解。

  • 视觉训练:调节/聚散功能异常者,通过远近交替注视等训练改善眼肌协调。

  • 干眼管理: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湿房镜及睑板腺按摩可改善眼表状态。

  • 环境优化:使用类纸屏、调整屏幕亮度为环境光2-3倍,避免关灯看手机。


对症缓解有技巧

  • 物理疗法:40热敷15分钟/次(促进循环)、眼保健操。

  • 药物辅助: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改善睫状肌功能)、维生素B12补充剂。

  • 中医调理:中药熏蒸、针灸或含花青素/叶黄素的护眼膳食。


日常防护要牢记


  • 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

  • 姿势管理:保持一拳一尺一寸(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指尖离笔尖一寸)。

  • 户外活动:每日2小时自然光下活动,延缓近视进展并放松调节。

  • 青少年:减少反光材料使用,定期检查双眼视功能,及时调整近视防控方案。

  • 视频终端使用者:设置屏幕刷新75Hz,使用防蓝光眼镜,每小时起身活动。


误区提醒

误区 1:依赖眼药水能根治眼干

  • 很多人眼干时习惯随手滴眼药水,但需注意:普通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并非根治方案。长期频繁使用,防腐剂可能破坏眼表泪膜稳定性,反而加重眼干症状。若眼干问题反复,建议先就医明确病因,再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针对性治疗方案。

误区 2:戴眼镜会让近视加重

  • 不少人担心 “戴镜后近视度数越涨越快”,其实这是典型误区。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如近视、散光)才是导致视疲劳、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 眼睛长期处于 “看不清” 的调节紧张状态,易引发睫状肌疲劳,进而加速近视发展。科学验光配镜,让眼睛在清晰视野下工作,反而能缓解疲劳、延缓度数增长。

误区 3:眼睛休息 = 闭眼就够了

  • 长时间用眼后,单纯闭眼休息效果有限。眼睛疲劳的核心是睫状肌持续紧张,若仅闭眼而不放松肌肉,疲劳感难以缓解。正确的休息方式应配合远眺(看 6 米外物体 20 秒以上)或调节训练(如交替看近处书本与远处景物),帮助睫状肌放松,从根本上缓解视疲劳。


专家建议


  • 若出现持续视疲劳超过1周,或伴随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青光眼等潜在眼病。

  • 视疲劳是眼睛发出的“健康警报”,科学用眼、定期检查、综合干预是守护眼健康的关键。让我们从细节做起,给眼睛“减负”,让清晰与舒适常伴左右。                          


       
        来源|眼 科   唐 丽
编辑|尹思琪
审核|郭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