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注意事项
时间::2025/10/22 浏览:

17da8b7b343252ebf4ca6ef2b24fd281.png


门诊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了解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减少不适和并发症。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来认识门诊静脉采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image.png

采血前的注意事项


  • 确定采血时间和地点
    在确定开单做化验检查后,患者应提前与医务人员沟通,确定采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 注意饮食控制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建议静脉采血空腹进行,因为进食后血液中的脂肪、糖等检验值会有所波动,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因此,患者在采血前一天晚上9点后就应避免进食,当天早上在完成静脉采血后方可进食。部分检查项目(如血糖、血脂、肝功能)需空腹8-12小时,采血前避免进食,仅可很少量的饮水。无需空腹的项目可正常饮食,但避免高脂、高糖食物。

  • 保证睡眠充足、放松身心
    采血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好。静脉采血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或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使自己保持冷静和放松,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晕血、晕针反应的发生。
      
  • 避免剧烈运动
    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某些指标(如血糖、乳酸)的准确性。

  • 保持情绪稳定
    采血前保持放松,避免紧张或焦虑。如有晕血、晕针史,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 穿着宽松衣物
    选择宽松衣物,方便暴露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部或手背)。

  • 注意保暖
    在采血前,患者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静脉更容易触及。

  • 告知病史和用药情况
    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药物,若有出血倾向,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或过敏史,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功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采血过程的安全性。
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 选择舒适姿势
    采血时,患者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如坐位或卧位,这有助于放松身体和肌肉,减少不适感。晕血或晕针者建议卧位采血。

  • 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
    在采血过程中,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他们会告诉你如何伸展手臂、握拳或放松肌肉以便更容易找到静脉。

  • 配合医护人员
    采血时保持手臂放松,避免突然移动,以免针头移位或造成损伤。

  • 分散注意力
    如对采血感到紧张,可通过深呼吸或与医护人员交谈分散注意力。
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 按压止血
    采血后用棉球或纱布按压穿刺点3-5分钟,避免揉搓,防止淤青或血肿。如有出血倾向或服用抗凝药物,需延长按压时间。

  • 观察采血部位
    采血后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肿胀或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 避免立即活动
    采血后休息片刻,避免立即提重物或剧烈活动,以免影响止血。

  • 保持穿刺点清洁
    为防止感染,采血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点接触水。

  • 饮食补充
    空腹采血后可适当进食,避免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儿   童
    家长需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哭闹,可带玩具或书籍分散注意力。

  •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较脆弱,采血后需延长按压时间,避免淤青。

  • 孕   妇
    孕妇采血时需选择舒适体位,避免长时间空腹,防止低血糖。

  • 晕血或晕针者
    采血时尽量平卧,采血后休息片刻,避免突然起身。
常见问题及处理


  • 采血后出现淤青怎么办?
    淤青是常见现象,通常几天内消退。采血后充分按压可减少淤青,24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吸收。

  • 采血后头晕怎么办?  
    头晕可能与紧张或低血糖有关,采血后休息片刻,适当进食糖水或食物可缓解。

  • 采血后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怎么办?
    若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可能是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门诊静脉采血是一项既安全又快速的操作,您只需注意采血前后的相关事项、配合操作人员即可顺利完成。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保采血安全顺利完成。


image.png



         来源|门诊部  陈 红
编辑|尹思琪
审核|郭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