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里,血糖的健康波动时刻关联着我们的身体状态,而低血糖作为血糖异常的一种表现,值得大家深入了解。低血糖的危害不容轻视。发作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加大收缩力度来满足身体需求,这极大地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脏跳动变得毫无规律;引发心绞痛,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般疼痛;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而长期反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的损伤更是不可逆。大脑细胞依赖葡萄糖供能,低血糖持续发作会使大脑细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刚做过的事、见过的人转眼就忘;智力也会逐步下降,学习、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低血糖指的是,成年人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当血糖值低于3.9mmol/L时,便进入了低血糖的范畴。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背后的成因较为复杂,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诊断低血糖并不复杂。当身体出现上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同时检测到血糖值低于正常标准,并且在补充葡萄糖后,症状能迅速得到缓解,基本就可以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信号。先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心慌,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大量出汗,额头、手心布满汗珠;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面色变得苍白如纸;强烈的饥饿感也会随之而来,让人迫不及待想吃东西。随着低血糖情况加重,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头晕、头痛,仿佛脑袋里有千万根针在刺;视物模糊,眼前的世界变得朦胧不清;言语表达不清,想说的话无法准确说出;意识逐渐模糊,严重时甚至会陷入昏迷。- 空腹低血糖,常见病因包括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以及严重肝病等。胰岛素瘤会不受控制地分泌胰岛素,使血糖过度消耗;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是免疫系统误将胰岛素当作外来物攻击,导致胰岛素异常分泌;严重肝病则影响了肝脏对血糖的调节与储存功能。
- 餐后低血糖,多是进食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作用缺陷造成的,像2型糖尿病早期、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就容易出现这类情况。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进食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却没能及时大量分泌,等血糖开始下降,胰岛素又大量涌出,从而引发低血糖;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快速进入肠道被吸收,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进而引发低血糖。
- 补充含糖食物:立即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一般吃15 - 20克糖,大约10 - 15分钟后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 监测血糖: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若血糖仍低,可再吃一些含糖食物。
- 注射葡萄糖:当患者出现昏迷、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快速提升血糖水平。
- 胰高血糖素注射: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促使肝脏释放葡萄糖,升高血糖。
- 感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马上吃15克糖,如4颗方糖、半杯果汁或3块饼干,能快速升高血糖。
- 吃完含糖食物15分钟后,用血糖仪测血糖。若还低于正常,再吃等量含糖食物,15分钟后复测。
- 要是吃了含糖食物后症状没缓解,或者已经昏迷,旁人应立刻拨打120,等待期间不要强行喂食物。
- 为预防低血糖,日常要规律进食,保证每餐碳水摄入,别空腹久饿。
- 容易低血糖的人,口袋里随时装着糖果、能量棒,关键时刻能快速补充糖分。
- 规律进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让身体始终有稳定的能量供应。
- 糖尿病患者务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严格遵循医嘱,根据自身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剧烈运动前,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活动储备能量。
低血糖突发时无需慌张,科学处理能快速缓解不适。症状较轻时,立即食用含糖食物,比如糖果、饼干,这些“甜蜜救星”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快速提升血糖,缓解不适。要是症状严重,出现意识不清等紧急情况,必须分秒必争,立即送往医院,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进行紧急救治,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别让低血糖打乱生活节奏!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运用起来,保持对血糖的关注,一起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