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甲型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
时间::2009/09/24 浏览: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

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

一、居家隔离治疗指征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包括:
    1. 5岁以下儿童(2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3. 妊娠妇女;
    4.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 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居家隔离处理原则
  (一)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二)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四)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五)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
  (六)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三、居家治疗处理原则
  (一)基层医师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
  (二)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次)。
  (三)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1. 持续高热;
     2. 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
     3. 呼吸困难或胸痛;
     4. 口唇紫绀;
     5.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
     7.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四)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住院治疗。特殊情况必须居家隔离治疗时,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须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五)对症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退热治疗。
    儿童发热患者应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禁用含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物,以防出现瑞氏综合征。
   (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的应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使用应由医师视情况决定,大多数患者无需应用,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的用法: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七)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
    (一)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
    (二)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
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四)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五)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五、患者家庭清洁、消毒和废物处理
    (一)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应放入单独垃圾袋。
    (二)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
    (三)保持家庭物品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
    (四)房间勤通风。


   六、基层医务人员防护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预防措施。包括戴外科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戴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和/或手消毒;正确处置医疗处置物品。如需近距离(1米内)接触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七、口罩应用
   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患者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活动中,不建议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口罩必须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使用,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复使用口罩。如为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必须严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