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院神经内科通过改良手术方法,完成一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支架手术。术后,患者的狭窄明显改善,恢复良好。
改进手术方法缩短手术时间
黄老先生今年70岁,最近20多天总是感到头昏、乏力,于是在家属的陪伴下到我院急诊就诊,通过头颅MRI检查显示为颅内多发缺血、腔隙性脑梗,随后到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治疗效果不佳,在市中医院医生的建议下转到我院进一步诊疗,经检查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入住神经内科。
颈动脉支架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的一些优点。一直以来,对于该类患者的支架手术,神经内科都是沿用传统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的定位和造影环节耗时长、费事。后来在与我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的交流中,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得到启发和指导,决定改用“冒烟”技术进行支架定位。经过认真总结和前期周密准备,并请教了北京宣武、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专家,最后决定对黄老先生采用改进“冒烟”定位支架进行手术。同一台手术,如果采用的是传统手术方法,手术时长大约需要1-2小时;采用改进方法后,整台手术用时仅40分钟,比平时缩短了30%的手术时间,大幅减少了患者手术辐射时间及剂量。
颈动脉狭窄可危及生命安全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其发病率较高,当斑块增大或破裂时,将会形成破裂斑块的栓子,这些栓子在血流冲击下或血栓直接脱落进入颅内,使颅内血管栓塞从而造成患者脑梗。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脑梗是临床最常见的中风类型,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据统计,猝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80%死于脑梗。
我院神经内科从2008年开始开展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逐步从只能做脑血管造影,到现在能独立完成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和脑梗死急救取栓等高难度手术,对于新技术、新治疗方法的探索,神经内科的医护团队永远在路上。
宣传科 蔡发燕
神经内科 陈一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