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我院普外二病区率领科室手术团队利用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成功为一名73岁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完成精准手术切除。此手术是根据患者的CT影像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使之形成立体的透明化人体组织结构,避免CT单期图像造成的显示盲点,最真实展示腹部脏器、血管与占位的3D结构,打印出3D脏器、肿瘤及血管可视化模型图像,在3D医学影像可视化图像引导下对病灶进行精准切除。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通过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肝胆外科肿瘤的精确根治性切除,为下步肝胆胰外科及其他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合理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新思路。
这名患者在确诊为肝细胞肝癌后,单从CT及MRI影像评估,患者需行右半肝切除才能切除肿瘤,而患者左半肝储备不够,术后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患者曾经到多家医院均被告知已经不能手术。普外二病区接诊该患者后,傅朝春主任及科室团队决定借助目前先进的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通过将CT影像的信息输入电脑中,利用3D技术精准复制该患者的肝脏结构并打印了患者的肝脏可视化模型图,从图像中可清晰地看到肿瘤的位置、肝脏血管分支及走行方向等解剖结构。术前,傅朝春带领其治疗团队利用对病灶的充分了解,术中利用3D可视化模型图像引导,顺利精准的根治性切除了肝脏病灶,保证了术后足够的肝脏储备,达到了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肝组织的切除,保留患者术后足够的肝储备,达到精准外科手术目的。
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属于3D打印技术。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除制作康复辅具、假肢和医疗模型等体外医疗器械,随着第三代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准确定位病灶与重要脉管结构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快速还原出与术中大小位置完全一致的透明化3D模型或图像,也使外科医生跳出“凭空想象”的窘境,在术前即可从多维度真实预见术中情形,明确重要管道走行,制定手术路径和程序并预演手术。在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的辅助下,外科医生可借助计算机上肝脏及解剖机构的3D图形,精确定位病灶并确定手术路径,实现完整切除病灶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的多目标优化。
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成功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实际上是精准医疗的体现。精准医疗的核心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疗相融合,借鉴循证医学方法,个体化选择最低消耗、最小损害、最佳疗效作业。实时引导重要管道的分离和病灶的切除,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最大程度的减少机体损伤,同时降低手术风险。利用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实现精准医疗,目的是要给每个病人提供最适宜的就医方法,并在最小损害的前提下,使患者达到最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在传统治疗评估中无法实施手术的,通过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后,可以准确评估对其进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据此次普外二病区手术团队介绍,肝、胆、胰系统癌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通过3D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的辅助,实现三维实景并在术中精确引导手术医生确定病变位置,部分肝癌手术可不用大范围切除肝脏,在保证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正常的肝组织,确保了足够的肝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