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这是对心导管护士最真实的写照。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这也是心导管护士的日常。
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个钢铁铸成的“衣架”直立不倒,上面没有光彩靓丽的华美服饰,而是一件件沉重的铅衣,在沉重铅衣及连续射线照射下,有一群特殊的医护群体——心导管护士。
张开双翅,遇见幸福。市一院心导管室于2014年成立,由原来全院的介入导管室搬迁至心血管内科导管室。从此,所有心导管护士便承担起全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护理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及时开通梗死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是抢救患者生命成功的关键,这是心内导管室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病死率较高,除少数情况可以预见外,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是突发的,因此要求护士不能单一地等待医师来确诊,对疾病应变的反应要快,处理能力要强,需熟练掌握临床应急、急救需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需急中生智、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对紧急情况做出判断,并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应变处理措施,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患者生命才会起到切实可行的重要作用。
一次次的拯救之旅都是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的较量。她们如同天使般张开翅膀,捍卫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披星戴月,只为留住生命。记得一个电闪雷鸣的凌晨,睡梦中的一位护士被急促电话铃声惊醒,“120将转来一广泛前壁心梗患者,需立即手术……患者马上到院”。可这位护士才下班几小时,但她似乎已经听到了急救声,似乎看到了应急灯不断闪烁,立即搓揉一下睡意正浓的眼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从接到电话到达导管室仅仅用了11分钟(急诊启动时间是30分钟)。
紧接着手术医师及另一位护士也到达导管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做着手术准备:开机、铺台、抽药、除颤仪推至手术床边插好电源等等,医师电话沟通患者情况,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多次突发情况有效应对。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转送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
这只是心导管护士工作的一个缩影,心脏介入手术是控制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其高风险在于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手术过程中要求护士反应快速、准确预判、熟悉介入流程和手术医师的习惯,掌握各种介入耗材的名称及型号(手术中用到的耗材种类和型号很多,并且很多是英文),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患者命悬一线的抢救工作当中。医护团队的手术节奏很快,每一秒都很珍贵。在紧张的手术中,医师只能用一种默契简短的语言和护士们进行交流,手术医师一旦下达医嘱,护士需要专注的听清楚每一句话,才能及时、准确无误、快速的做出应对。做到精密配合,“踏准”每一个步伐。尽管身着20多斤重的铅衣铠甲,但丝毫不影响他们急救的脚步。
披星戴月,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正奋战在救治生命的第一线。无论多么辛苦从不抱怨,只想多挽救一个生命,多拯救一个家庭。
无私无畏,在遗憾中寻找光辉。2018年,以心内导管室为重要科室,医院顺利通过云南省第一批市级胸痛中心标准版的创建,胸痛中心的建设最大程度上降低AMI(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加完善了“生命绿色通道”的流程及时间管理,即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保障24小时胸痛患者急诊绿色通道顺畅运行,心导管室护士需要时刻待命,“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急诊电话一响,无论在干什么,亦无论春夏秋冬,亦或黑夜白昼,绝对是放下一切以最快速度赶往“战场”。
繁重的手术任务让护士们平时陪家人吃顿饭都难,回家看望父母更是一种奢望,这些在平常人眼里毫无困难的事情却往往是他们所不能及的。2015年,心导管室护士母老师的母亲病重,妈妈知道她工作很忙,一直没有告诉她,就怕耽误她的工作,为了不让她担心,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直到妈妈意识丧失闭眼那一天,她仍然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工作她做到了问心无愧,但对妈妈她剩下无比多的遗憾和痛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多么遗憾的事情,但他们忍住了。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职责。即使留有遗憾,也会在遗憾中寻找一丝丝光明。
在痛苦中磨练,提升自己。在导管室,他们参加了无数手术,参与抢救了无数生命,但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有一次来了一位大面积心梗的患者,患者来时面色铁青,病情较重,在家耽误的时间又较长。才搬至手术床上就突发呕吐、意识丧失、休克,进行抢救、除颤、给药、心脏胸外按压等半小时抢救后,患者神志仍未恢复,监护显示直线,抢救无效死亡。但该患者才38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患者家属一直不放弃,从22点抢救到24点。期间,患者家属无数次的请求医师一定要救活他,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患者早已瞳孔散大。本来在抢救过程中,患者没有生命体征后,抢救30分钟还没有恢复就基本等于死亡,可医师们并未放弃,一小时、一小时三十分钟、两小时……但奇迹没有发生。当宣布患者彻底抢救无效死亡那一刻,患者母亲迷茫又无助的眼神足以说明她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听到患者家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导管室护士们心中亦是无比的惋惜和痛楚。
作为护士,他们更知道生命的可贵。看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他们的心里无比痛苦。面对死亡,他们束手无策。但在一次次痛苦中,他们深知提升技能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遗憾。也许痛苦是一剂良药,敦促他们砥砺前行,破茧成蝶。
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现在的介入手术,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虽说齐全,但被辐射也是无法避免。他们虽穿着铅衣,但裸露的面部、上肢、手部及膝关节以下部位仍暴露于辐射线中。心内介入手术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对于急诊患者,手术过程也并不总是顺利,他们常常站在机头处反复给药、除颤、抢救患者,曾有医师开玩笑说这就如同抱着一个原子弹工作。
沉重的铅衣,重在身、正在心。难以想象铅衣穿在身上数小时甚至一天,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形象的说,相当于扛着一袋二十多斤重的大米来回长时间奔跑。铅衣再重,抵不过生命之重,穿上铅衣那一刻,他们便背负了守护患者健康的使命。
心尖上的舞者,舞出生命的华彩。导管室不是小天地,它是大舞台,在这里,心导管室护士及其医护团队随时听从生命的呼唤,时刻准备着投入与死神较量的战斗。他们每天目睹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心灵没有麻木;面对每天艰难繁重的工作,斗志未曾磨灭。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生命稍纵即逝、病魔肆虐、死神猖獗的地方,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成为患者与病魔抗争的有力武器,甚至是陪伴患者至生命尽头的最后温暖。
在这方舞台上,这群护心使者、铅衣战士们时常上演着天地间生死时速的大剧,他们用自己的健康舞出生命的华彩。他们披一身铅衣,护一地安宁,他们初心不改、使命不怠,这就是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铅衣战士们!
来源:心内科 胡桂菊
编审:宣传统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