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治疗导管护理中心成功为患者开展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该技术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静脉通路选择。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的缩写,目前已成为临床上中长期输液的首选方式。但是由于一些条件限制,如预留置静脉管径过小、血管解剖位置不佳、皮肤极度松弛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不能顺利置入PICC,或PICC置入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风险过高,而隧道式PICC在技术上解决了上述难题。
隧道式PICC的优势:
1.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它能保障静脉直径过小且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仍能成功置管。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的位置,有效避免了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2.降低感染的风险: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皮下隧道相通,而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3.防止脱管的发生:导管通过皮下隧道导出体外,由于皮下组织的固定作用,减少了脱管的风险。
4.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无菌隧道针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血管穿刺点位于皮下,可避免局部渗血渗液的发生。
隧道式PICC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技术基础上的一次改进,它的应用扩大了 PICC的适应症,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静脉输液治疗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静脉治疗导管护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