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争分夺秒”是每个急诊人的坚守和使命,经历过太多次的“与时间赛跑”,越来越深刻的理解每一次的选择和决定对于急诊患者救治和愈后都有着重大意义。急诊人不断进取学习,希望用创伤更小,效果更好的方式对病患进行抢救和治疗。
当危重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是大多数时候的首选。但临床显示,机械通气后有20%-30%的患者因为呼吸肌群无力和呼吸肌群疲劳而导致撤机困难或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降低撤机困难的比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又称顺气仪)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EDP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呼吸肌辅助治疗和锻炼的方式,EDP可以辅助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增强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机依赖的风险。
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开展体内膈肌起搏技术,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因其为侵入性,缺点较多,手术时可能损伤膈神经、化学性刺激造成膈神经损伤、放置电极的局部组织可发生感染、瘢痕收缩压迫神经、植入的电极有移位和脱落的风险等。而EDP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无创伤、治疗效果好等,易于接受。EDP作为一种被动式呼吸肌锻炼方法,通过电刺激膈神经,保持和保证膈肌规律有效地收缩,增加咳嗽能力,辅助排痰,进而改善呼吸困难。国外研究表明,刺激膈神经能增加膈肌血流量,使膈肌肌纤维增粗,提高膈肌肌力和膈肌耐力,减轻膈肌损伤。此外,EDP能增加患者膈肌功能移动度,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促进排痰,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和增加住院的风险。
体外式膈肌起搏器(EDP)是中山医科大学陈家良等于1987年2月研发的创新产品,开创了中国膈肌起搏技术新开端,研发问世以来在临床上起到了厥功至伟的作用。目前该技术已在我们急诊科室20余例患者进行临床运用,均取得理想效果,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23日,我科收住一名顽固性呃逆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及穴位按摩等治疗3天均无效,最终使用EDP治疗40分钟即终止发作。
体外式膈肌起搏器(EDP)是中山医科大学陈家良等于1987年2月研发的创新产品,开创了中国膈肌起搏技术新开端,研发问世以来在临床上起到了厥功至伟的作用。目前该技术已在我们急诊科室20余例患者进行临床运用,均取得理想效果,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23日,我科收住一名顽固性呃逆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及穴位按摩等治疗3天均无效,最终使用EDP治疗40分钟即终止发作。
全体急诊人员秉承着“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希望可以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和仪器,争分夺秒拯救生命,EDP的引进和推广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后的工作中,曲靖市一院急诊医学中心会严格评估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实际,合理利用EDP,减轻患者痛苦,维系患者健康,守护万家安宁。
来源:急诊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