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了云南省卫生厅三级医院督导检查的专家。护理督导专家组由云南省护理学会原副理事长李晓珠,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护理部主任袁慧云2人组成。
此次督导检查以抽查形式进行,专家指定科室,针对核心条款进行督导,重点查制度、规范、考核标准、护理常规等的落实情况,优质护理开展情况。检查专家到科室后直接进病房,先查看病房管理、患者安全管理、责任护士工作落实情况(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逆向追查问题存在的原因。分别从文本资料制定、护士分层管理、护士执行力、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检查督导,真正体现了等级医院创建所倡导的“精、深、细、实”。
“精”—督导检查之“精”,体现在通过“点”的发现,进行“面”的追踪。在对专科护理进行督导检查时,专家指出:(1)责任护士对“骨牵引病人翻身不当导致的后果”宣教不到位,陪护和家属在没有护士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为骨折患者翻身,未真正做到优质护理所要求的“陪而不护”,(2)翻身后患者体位不舒适,人性化服务不到位,(3)牵引锤位置不合适,未充分发挥牵引作用。通过上述问题,追踪检查骨折、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常规文本资料,指出护理常规不够精细,尚未达到“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的目的,如骨折患者应具体写明肢体功能锻炼从何时开始,每天锻炼几次,每次锻炼多长时间,使之更具有导向性。
优质护理的前途,在于专科护理,在于培养责任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能及时发现(病情观察)和解决护理问题,体现专业含金量。专家督导检查时指出:“不能提高疗效的护理就不是真正的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内涵中提到“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说的就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重,强调用专科护理支撑精细内涵。
“深”—督导检查之“深”,在于从一个病人、一份表格、一个制度、一份护理常规上深入查找能反映整个护理工作运行情况的问题。专家检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时指出我院现行的“满意度调查表”存在以下问题:(1)调查表项目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结合不够紧密,(2)表格内容缺乏对责任护士的指导和约束作用,(3)表格中未纳入专科护理内容,(4)满意度调查表导向性、操作性、控制性不够,(5)满意率纵比没有实际意义,表格汇总应做横向比,也就是收回调查表后,通过统计对某一条款较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病人分别有多少,各占百分之几,查找在执行该款项涉及内容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满意率。
“细”—通过提问,细查科室培训效果和培训记录的书写水平。不只看培训记录有没有,而且看培训真不真实,有没有内涵,专家指出:“培训要有课件,有培训和考核场景图,有培训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包含参加培训人数,参加考核人数,考核合格人数,合格率,是否达到培训目的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记录为‘效果满意’”。管理者应通过培训和考核,发现并适时修补短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实”—看执行者和管理者的实际行动,查优质护理落实之实、护理管理之实。专家在新生儿室督导结束后指出:“儿内科在控制入室人数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进入新生儿室之前,没有人询问专家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强调制度对人人都一样,不能因为是专家而开绿灯,否则科室制定的探视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
所谓优质护理,不仅只是为做而做,通过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患者的治疗、护理、各种健康和康复指导等全部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责任护士帮助解决,使护患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护理是对人的专业照护,我们需要的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几句简单表扬,而是要做出护理的专业含金量,从而真正赢得别人对护士“专业价值”的认可。
所谓管理,管是监督、控制,理是指导、服务。管理有模式,但无定式,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就是最好的。护理管理之实,是计划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计划,通过设定规则,以规范行为;不断训练,以养成习惯;强化习惯,以形成本能;长期坚持,以改变思维;思维变化,促“新人”诞生,最终实现“明确—准确—精确—标准化”。
阳桃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