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防治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细菌感染性慢性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致病菌)、适宜的食物、宿主(牙齿)及时间“四要素”。当四种因素全部具备时,龋病就会发生。
龋病造成的危害极大,特别是病变向牙齿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齿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齿缺损,成为残根,最终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在童年时期还可以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心脏、肾等“遥远”脏器疾病的病例也时有报告。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由于牙齿结构特殊,牙齿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龋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重在预防。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龋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平衡膳食,定期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