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昆主任在大学时学过中医系列课程,工作后又进一步精心研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著作,尤其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钻研较深,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体会颇多。总结发表了《张仲景保津存阴法则及其临床意义》一文,认为《伤寒杂病论》立法论治,一是以扶阳气,二是以存津液为其特点,本文获第一届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优秀论文奖。 在她从医生涯中,一直把继承和整理外祖父陈洛书先生的临床经验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她把外祖父的临证治验,组方遣药作为学习的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第一宗旨,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对其一一加以分析论证总结发挥。如先生在记录中描述:“舌淡苔灰滑,需温中除湿”,她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苔灰滑是较为特定的中焦寒湿的表现,舌质淡或红并不重要,症状亦不是辨证要点,只要脉细或沉,舌脉一致,即可理中丸加减治之。如用先生泻肝火、清肺热以透表,佐以消食化滞之小儿退热方(柴胡、黄芩、桔梗、连翘、赤芍、薄荷、枳壳、竹叶、僵蚕、甘草)治疗小儿发热,并加大剂量应用于成人的外感发热中,临证中见咽部红肿疼痛重者加重楼、板兰根,咳嗽者加桑叶、杏仁,舌苔垢腻者加厚朴、槟榔,舌红口干者加沙参,大便不通者加大黄。通过治疗观察45例,结果服药1剂热退者20例,2剂热退者17例,更换它药者8例,总有效率为82.5%。她嗜好读书,谦虚好学,通过学习先辈的宝贵经验并合理地用在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加以发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