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责之于痰、怪病责之于瘀”,痰瘀为病临床中极为常见。因痰瘀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疾病过程中的致病因子,所以痰瘀常表现在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脏腑虚衰可致生痰生瘀,七情六淫以及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也可致生痰生瘀。痰瘀相关,痰瘀可以共存,也可互相转化。痰瘀在体内的病理变化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表现出临床中各种各样的症状。
人体表里,四肢百骸,痰瘀无处不在。沈金鳌说:“人故其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又说“痰为百病之源,百病皆由痰成也”。《医方类聚》云:“血犹水也,水行地中,百川理则无壅遏之患,一或凝滞于经络,肠胃之间,百病由此而根矣。”
久病体虚、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最易出现气不行血、血及津液凝滞不畅等痰瘀为患的病证,诸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溃疡病、动脉硬化、痛风、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等多种临床常见难治病,其病机都存在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在体内的病理变化为标的本虚标实。治疗中,以活血化痰为主,或兼养心、或兼益肺、或兼舒肝、或兼健脾、或兼益肾。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活血可以通络而使血行无阻,化痰可以开结通闭。化痰化瘀,可以化解血中污浊,可使血液畅行脉中。在临证时又须分清标本缓急、辨证施治,如本虚证突出,则辨明阴阳气血孰虚,或兼补阳,或兼滋阴,或兼益气,或兼养血。若见气滞者则兼舒肝理气;见兼湿者则兼健脾除湿等。使阴阳和,气血旺,血行脉中而无滞,杜绝痰瘀生成基础,痰瘀自然无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