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方剂学中所列处方,广觅历代医家名方。周老通过对先祖所遗治方配药的研究和自身的临床实践,深刻认识到治法是方药配伍的依据,方药是治法的体现。临床疗效的保证,最重要的是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崇尚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所言:“凡用药者,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之理,自可得之”的论述。其方药知识较为广泛,药性详熟,加之得到先祖的临床处方用药的启发,组方一般有药味少,药量轻,效果好的特点。临床上常用一药治多病,或多病用一药。如黄芪味甘而微温,入脾肺二经,甘能益脾,温能助阳,补中举陷。常将黄芪用于内妇儿外各科杂病治疗中,如取其补中举陷而治脾虚气陷,内脏下垂诸证;取其益气荣筋骨之功能治疗中风后遗症而半身不遂者;取其实卫敛汗,治疗表阳虚而腠理不密之自汗证;又取其有济津以助汗之力,治疗津亏而伤寒者用发表之药而邪汗不出之证。取其益气生肌治疗痈疡之脓血内溃、久不愈者;取其托里透脓治疗疮疡因气血不足溃破久不收口者等等。又如白芷有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之药效,曾祖父又录有止泄愈疡之功,因此在内、妇、儿、外、五官、口腔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见有肿有癕,或见泄见疡等症状,均可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白芷以提高疗效。此外,她还对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极为重视,并合理运用于临床,比如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将其用于肾病蛋白尿及过敏性疾病中;将川芎、白芍的解痉作用用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紧张性头痛,胃肠痉挛等疾病的治疗中;将白芍木瓜的解痉作用用于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疗中等等。
周老认为中医的发展在于传承和发扬并举,所以在细心整理家传经验的同时,特别珍惜前人、名家的经验,融入家学,在临床中反复总结应用,收到较好效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十分重视总结自己的临床治验。临证处方时常能通常达变,守法严谨,变化灵活,从而在继承发扬了前人经验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且认为:经方时方,祖传验方,民间单方都是前人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临床中必需借鉴学习,通过再实践,以丰富自已的临床思维,使自己的临床效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