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管理 • 党史学习教育
10件物品见证以卡为家强边固防的江城守边人生活
时间::2021/08/20 浏览:

 7月27日至31日,记者一行来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就边境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工作进行采访。5天时间,20多个抵边疫情防控监测卡点,越走近“守边人”的生活,越感受到他们的艰辛和不易。没有桌椅和床就自己动手做,没有稳定的生活供水就自己寻找水源。他们开辟小菜地,养殖家禽自给自足,他们斗酷暑、抗暴雨、战蚂蟥、爬陡坡……在183公里的中老越边境线上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血肉长城”。

     感谢他们不论白天黑夜的坚守,致敬他们的脚踏实地,用平凡造就了伟大!

     乌黑的锣锅

     在江城县康平镇上坝卡某边境疫情防控卡点上,一个三根木架支起的乌黑锣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过多个卡点后才发现,这样一口锣锅就是“守边人”的厨房,烹饪一日三餐的任务均由它来承担。

     流浪的饭碗

     为了让“守边人”有更多活动板房可用作休息区,康平镇瑶家山某边境疫情防控卡点上的“守边人”沿山搭建了一间“山景厨房”。靠着几根树桩支撑起的窝棚厨房实在没有更多收纳空间,因此,“守边人”的饭碗要么放在房檐上,要么就摆在露天的木板上。夜晚一阵风雨之后,碗里盛满了泥水树叶。

     “地表冰箱”

     夏日的闷热多雨让疫情防控卡点上的蔬菜极易腐坏,这个问题对于将近一周才能有一次物资补给的卡点来说很是头疼。机智的“守边人”把蔬菜搬进就地取材搭建起的凉棚,利用阴凉的地面降温,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

     简易澄清池

     对于普通人来说,拧开水龙头就能接取生活用水,但在江城县部分疫情防控卡点上,“守边人”却得凿沟挖坑,收集雨水、溪水,澄清了以后再使用。

     集中充电站

     部分疫情防控卡点,面临着缺电的问题。“守边人”往往需要走上几公里到附近有电的卡点上充电,夜晚来临前再跑一趟取回充电灯和手机。一盏盏充电灯照亮了疫情防控卡点,也陪着“守边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

     手工“家具”

     树桩+木板也能变成床?在江城县大部分的疫情防控卡点上,记者看到了突击队员们做的各式手工“家具”,有时候,几根树桩搭上一块层板就是一张床或一张桌子……

     奇特的“工艺品”

     走过20余个疫情防控卡点,记者不得不惊叹“守边人”的创造力,一个长歪的葫芦竟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奇特的水烟筒。边境疫情防控卡点上的“工艺品”远不止于此,木质哑铃、树杈挂钩……他们用创造力改善着驻边生活。

     脏脏的胶鞋

     行走在边境线上,一双迷彩胶鞋是“守边人”的标配,崎岖的山路使得迷彩色也不能完全掩盖胶鞋上的泥泞。一日三班,总有人不间断地巡逻在边境线上,他们日夜值守,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边境线。

     精神食粮

     守边生活虽然单一却也成就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饭后的些许时间,大家会相互朗读党史学习教育丛书,有的“守边人”已经做了厚厚一本笔记。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各卡点上的学习更走心。

     动物“警报器”

     很多疫情防控卡点都养着小狗和大鹅,队员们告诉记者:“它们也是守边队伍中的一员,小狗会和大伙一起去巡逻,领地意识极强的大鹅则会驱逐陌生人。”夜晚的任何异动它们都能先察觉到,对夜间执勤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