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话题--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就是心跳的节奏乱了套。 正常情况下,心脏应该稳稳当当、有规律地跳动,但心律失常时,心跳可能会突然加快、减慢,或者出现不规则跳动。这就好比原本顺畅的车流,突然有的车加速,有的车减速,甚至有的车还熄火停在了路中间,交通自然就乱套了。
心律失常
定义: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或起源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正常心率:成人静息状态下为60-100次/分钟(运动员或长期运动者可能偏低)。
危害
心律失常的最大危害是引起相关猝死,如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晕厥,房颤可导致心房血栓形成,血栓脱落会引起体循环栓塞,增加脑卒中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心律失常?
1. 心脏本身问题: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2.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严重感染、贫血。
3. 外部诱因:药物(如哮喘药、抗抑郁药),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焦虑,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典型症状
心跳异常:心悸、心慌、心脏“停跳感”或“撞击感”。
供血不足表现: 头晕、眼前发黑、乏力(心率过慢时)。胸痛、气短、出汗(心率过快时)。
危急信号:心率>150次/分钟且无法缓解。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突发晕厥或抽搐——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哪些人需特别警惕?
有心脏病史或家族猝死史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熬夜或精神高压群体;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化风险高)。
诊断方法
怀疑自己有心律失常怎么办?首先,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是必须的。
1. 心电图:基础检查,它就像给心脏拍了一张照片,能看出当时的心跳情况。。
2. 动态心电图(Holter):24小时持续监测,提高检出率。当一次心电图没抓住“罪魁祸首”时,就可以选择它。
3.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是否异常。
4. 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起源(用于复杂病例)。
治疗与应对
1. 紧急处理
室颤/持续室速:立即心肺复苏(CPR)+ 使用AED除颤。
突发心悸:尝试屏气用力(Valsalva动作)或咳嗽(可能终止部分室上速)。
2. 长期治疗
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控制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
非药物:射频消融术(根治部分室上速、房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
病因治疗:如控制甲亢、纠正电解质失衡。起搏器植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
3. 病因治疗
纠正甲亢、电解质紊乱,治疗冠心病、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病。
日常预防与管理
减少诱因:限酒、少喝浓茶/咖啡、避免过度疲劳。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保证睡眠,缓解压力(冥想、瑜伽等)。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患者需规律用药。
适度运动: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无氧运动。
管理情绪:焦虑、压力过大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定期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筛查隐匿性心律失常。
记住:心脏的“小异常”可能是身体的警示信号,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护生命节律!
科普专家:
胡桂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护师,导管室组长。
从事心血管护理工作20余年,曾到云南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华西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患者护理及心血管内科各种介入护理,参编专著2本,发表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