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宝宝眼泪汪汪,伴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一、新生儿泪囊炎的症状
1.眼泪汪汪:宝宝没有哭,眼睛里也充满“泪水”,这是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症状。
2.分泌物增多:眼部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或脓性,有时伴有睫毛脱落。
3.泪囊区肿胀:内眼角可见泪囊部位局部隆起,严重者出现皮肤红肿、坚硬、疼痛。
4.结膜充血:炎症因子刺激结膜血管扩张所致,充血通常局限于眼角区域,严重时可能出现眼白部分发红。
5.皮肤湿疹:由于长期泪液浸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下眼睑和面颊部皮肤湿疹、潮红。
二、新生儿泪囊炎的成因
1.泪道阻塞:这是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原因。胎儿期泪道瓣膜未完全开放或鼻泪管下端阻塞,导致泪液不能顺畅排出,从而引发炎症。
2.感染:新生儿泪囊炎也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可能导致泪道黏膜炎症,加重泪道阻塞。
3.先天性疾病:如鼻泪管发育不良、泪囊扩张等,可能导致新生儿泪囊炎。
4.生产损伤: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面部受到压迫,可能导致泪道损伤,从而引发泪囊炎。
5.免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三、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1.按摩治疗:对于1个月龄以下的宝宝,可以先进行泪囊区加压按摩。按摩前,家长要剪指甲并打磨光滑,清洗双手。然后,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紧贴宝宝鼻根部泪囊区皮肤按压,再用指腹沿鼻骨,自泪囊有节奏地向上推挤,将泪囊及泪道内的分泌物尽可能挤干净。每天按摩4次,每次5~6下。部分患儿可痊愈。
2.滴眼液:常用抗生素类滴眼药,如妥布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等。用药前需按压排空泪囊分泌物,以便药液起到作用。
3.冲洗泪道:如果按摩和滴眼药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这适用于眼部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多的患儿。
4.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患儿症状持续加重,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泪道探通术和泪道插管术等。这些手术需要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新生儿泪囊炎的预防
1.保持眼部清洁:定期清洁宝宝的眼部,避免细菌滋生。
2.避免感染: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母体感染传递。同时,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
3.适当啼哭:让新生儿适当地哭啼,也是预防小儿泪囊炎的有效办法。因为哭泣时眼轮匝肌和泪小点周围结缔组织收缩,有助于泪液的排出和泪道的通畅。
五、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宝宝眼泪汪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
2.遵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和护理。
3.定期复查: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也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完全康复。
总之,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眼科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都可以治愈。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眼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科普专家
田成英 眼科 副主任护师 眼耳鼻喉专科护士 眼科护理质控组长
从事眼科临床护理16年,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护理经验,发表论文4篇,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专著2部,参与院级科研课题立项1项,参与新技术新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