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我国痛风的发病比例大约在1%~3%之间。因为饮食构成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地摄入高尿酸、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导致痛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今天,市一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健康管理师潘群护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痛风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会得痛风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将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营养,然后将不需要的废物排泄出体外。有一种物质名为嘌呤,它经过新陈代谢后就会转化成尿酸。如果嘌呤代谢出问题或者尿酸排泄有障碍,那么体内的尿酸就会增加,增加的尿酸会形成结晶,在关节或其他组织中沉积,导致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急性炎症,这种炎症就是痛风。
常见误区
1.尿酸高就会引发痛风?绝大多数人认为高尿酸会引发痛风,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血尿酸在400~500μmol/L时就会发作痛风;有些人的尿酸含量可能高达700~800μmol/L,但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尿酸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或者标准上限,这样会增加患痛风的危险。此外,还有一些诱发因素:如暴饮暴食、着凉、剧烈运动、熬夜等,也会导致痛风发作。
2. 痛风=关节痛?痛风患者一般因为大脚趾关节剧痛而就医,但除了大脚趾外,足背、脚腕、膝关节等部位也容易发生痛风,不太常见于腰部和髋关节等部位。尽管关节疼痛相当剧烈,但并非最糟糕的情况,最坏的是尿酸还会影响心、肾等重要器官!
痛风的临床症状
1.无症状期:没有明显不适,患者通常是在体检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尿酸增高,有5%—15%的患者会发展成痛风疾病。
2.急性发作期:经常在午夜因为关节痛而惊醒,疼痛逐渐加剧,大约12小时后达到巅峰,感觉仿佛被撕裂或者刀割一样,简直难以承受。关节周围的组织发生红肿、发热、疼痛,还会造成功能受损。
3.间歇期:痛风发作后会自动减轻,没有明显副作用,可能会有皮肤疾病,然后进入无症状时期,持续时间不可预测,可能数月、数年甚至十余年后再次发作,再发次数逐渐增多,关节受累也会增加,症状持续时间也会延长。
4.慢性期:有尿酸结晶、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炎等各种并发症。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出现尿酸晶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晶体逐渐扩大,对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构成威胁。
痛风的治疗及预防
1.合理用药
(1)急性发作期应当以抗炎、止痛为主,常用药有非类固醇药物、毒蕈碱和糖皮质激素等。
(2)间歇期应该特别留意控制尿酸水平,最初使用少量药物,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尿酸达到目标值,没有痛风结石的人群血尿酸水平应该低于360umol/L,有痛风结石的人群血尿酸水平应该低于300umol/L,达到目标值后要长期维持少量药物,不要自行停药。常用药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丙磺舒;分解尿酸的尿酸酶等。
(3)定期监测尿酸
为更好的了解尿酸水平控制情况,协助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尿酸水平,确保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远离痛风带来的危害。
2.控制饮食
(1)限制高嘌呤食物
高尿酸症和饮食息息相关,例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菌菇等食物富含大量嘌呤,会促进尿酸合成。因此,应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食物,猪牛羊等家畜肉则应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牛奶则可多食。
(2)多饮水,少喝酒及饮料
多饮水、多排小便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尿酸,因此患有痛风的人群每天应该饮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白开水、清茶水和苏打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而啤酒里含有很多嘌呤,所以得了痛风的人群最好不要喝啤酒、白酒或红酒。此外,果糖在饮品中会干扰尿酸的代谢,因此应减少饮用饮料。
3.避免高血脂及过度劳累、受凉
高血脂症可引起身体新陈代谢异常,影响尿酸排泄,因此控制血脂有助于减少尿酸,预防痛风发作。过度劳累和受凉会导致身体血管收缩,减少尿酸的排泄,因此患有痛风的人群要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4.适当运动
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注意痛风患者切忌剧烈运动,尤其对于肥胖的患者,应科学减重。
5.定期体检
既往曾痛风发作的患者更应注意定期检查肾功能,及时内分泌专科治疗。
科普专家
潘群,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管护师、国际伤口治疗师、健康管理师。
从事内分泌代谢科从事护理工作9年余,曾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伤口治疗,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和性腺疾病的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特别在糖尿病足病清创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