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健康宣教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患者中心 • 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视角下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时间::2024/07/02 浏览:

在消化内科领域,幽门螺旋菌引发的病症系列涉及胃部和肠道健康。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消化问题,幽门螺旋菌的感染往往源于不规范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通过食物和口腔的不洁接触,主要在胃部环境发生。一旦遭受这种细菌侵袭,可能诱发胃黏膜炎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可能加剧胃癌的发生风险。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消化系统的不适,例如出现腹部不适、打嗝、胃酸过多、恶心以及食欲减退。

如何应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医学中心的翟东琳副主任护师,将带大家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微生物,其具有螺旋形态,极度厌氧,并且对生长环境有着极为挑剔的需求,其是已知唯一能在人体胃部存活的细菌种类。这种细菌在胃黏膜表层呈螺旋式分布,其栖息地并不局限于幽门区域。当幽门部位出现萎缩或肠化现象时,幽门螺旋杆菌会沿着这些变化的边界向上迁移到胃体上段。其感染可引发胃部多种疾病,甚至超越消化系统,涉及全身多种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许多疾病的关联性不容忽视。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感染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的疏忽、免疫系统功能的削弱以及社会交互的影响等。针对这些潜在根源,需要采取个体化的策略来调整。

1、饮食不当:频繁食用未经妥善处理的食物是感染的一大诱因。为了防治,应转向健康饮食,推荐以清淡食物为主。

2、免疫机能减退:当身体抵御力下降时,更容易招致细菌侵扰。因此,强化体质是关键,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能有效提升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人际传播:共用餐具是另一种传播途径。一旦发现有感染风险,应立即采取专业治疗,如通过采用四联疗法来控制病情。

4、经口途径,例如亲密接吻、成人咀嚼食物喂养儿童,以及共享餐具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5、不卫生的食物或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成为感染的渠道。总的来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借助唾液和空气媒介扩散,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还需考虑可能的间接接触感染,这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个人暴露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分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此阶段患者已遭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但其胃部并未显现明显的结构异常,胃黏膜的破损和萎缩程度轻微,故定义为初期;

2、中期: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若观察到胃黏膜存在糜烂和萎缩现象,但这些病变未侵及黏膜下层,该情况被归类为中期。

3、中晚期:在内窥胃镜观察中,若胃黏膜的退化已触及到肌层,超越了仅限于黏膜下的界限,这就标志着疾病已进入第三阶段;

4、晚期阶段:当胃黏膜遭受严重损害,且胃窦、胃小弯及胃大弯区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肠化生或异常增殖,表明已步入第四阶段。

幽门螺旋杆菌的高风险群体包括免疫力低下者,例如艾滋病感染者,以及具有胃癌遗传背景的人群。此外,慢性胃炎患者或存在胃溃疡或胃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应纳入关注范围。在应对幽门螺杆菌时,治疗策略需个体化,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实施。患者生活中的饮食卫生至关重要,以防止细菌间的交叉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严重吗?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严重程度并非一成不变,它取决于感染的时间线以及后续引发的具体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情况的评估:

1、不严重:新近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急性胃炎,但如能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例如进行根除疗法,通常不会遗留任何长期影响,可以实现完全康复。然而,若感染时间较长,可能会进展为慢性表层胃炎。即便在这个阶段,通过适时的根治治疗,依然有可能达到完全恢复的目标;

2、严重:未经及时干预,细菌的侵害会逐渐导致胃部结构发生长期性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可能伴随上皮细胞的异常演变,即所谓癌前病变。在这个阶段,即使尝试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其疗效也会大打折扣,由于病菌已深深扎根并存留时间较长,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即便成功清除了细菌,对于已经形成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无法逆转或治愈。尤其当感染时间长达四至五十年,未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面临胃部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上升。


幽门螺旋杆菌能自愈吗?


幽门螺旋杆菌不具备自我消除的能力,它的根除需借助专业医疗手段。针对其特定的感染状况,治疗应精准并避免随意使用药物,以免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格外关注饮食习惯和卫生标准。尽量减少酒精摄入,谨慎服药,因为误服也可能招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为主,远离辛辣刺激,更不能食用过期或霉变食物。


如何进行治疗?


1、药物干预: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普遍采取四联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两种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抗生素的选择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首选低耐药率的药物,如阿莫西林。后续治疗可根据测试结果选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2、饮食调理: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饮食策略应注重平衡与温和,推崇细嚼慢咽,推荐食用富含营养且能激活胃部消化功能的食物,如白薯、胡萝卜和红薯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体内酶的生成。然而,必须严格限制摄入冷冻、热辣或强烈刺激性食品,比如冷冻酸奶、墨西哥辣椒和未经烹饪的洋葱,因为它们可能加剧胃部不适。

3、注意卫生: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口及粪-口路径,因此,当家庭成员中存在感染者时,需格外留意个人卫生习惯,如餐前餐后清洁双手。在家人感染的状态下,应避免共享餐具、盆具或杯具,以防止病菌的交叉传播。

此外,患者在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他人的饮食和洗漱器具,以减少传染风险。


科普专家

翟 东 琳  消化医学中心 副主任护师

擅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33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和急、危重患者的专科护理技能。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8篇。

科室咨询电话:0874——33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