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多发性骨髓瘤,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实际上,多发性骨髓瘤并不少见,发病率位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高发年龄为40~70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李春花主管护师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多发性骨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的恶性浆细胞病,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范围,与白血病、淋巴瘤一起并称血液系统三大高发肿瘤。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如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浆细胞会发生癌变,医学上将这种浆细胞癌变称为多发性骨髓瘤。与白血病一样,多发性骨髓瘤也属于血液系统肿瘤,但它的癌变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主要集中在骨髓中,而很少像白血病细胞那样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全身流动。临床表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骨痛:是最常见、最早期出现的症状,部位多为胸椎、腰椎、胸骨、肋骨等。骨痛可能因活动或扭伤而加剧,并可能导致自发性骨折。
2.贫血与出血:90%以上患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症状。
3.肾功能损伤:肾脏损伤是较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
4.反复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5.高钙血症:可出现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6.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因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而造成神经根综合征等损害。诊断与分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此外,骨髓穿刺和活检也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根据免疫球蛋白的分型,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分为lgG型、IgA型、lgD型、lgM型、轻链型lqE型以及未分泌型。
过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很差,近年来,随着血液医学领域的发展,药物的更新,治疗手段的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期已经明显延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
1.对症支持治疗:如输血、水化利尿、降钙素治疗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2.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手段。
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放疗: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以及脊髓压迫症状患者的治疗。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容易
该病发病初期,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有些患者以腰背疼痛起病,进行性加重,甚至卧床不
起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有些患
者在体检中被发现有贫血和蛋白尿,反复就诊于肾脏科,却不知“元凶”其实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肾炎、营养
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肺炎、慢性
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腰肌劳损、颈椎病等。其原因除了血液病在所有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外,其症状和以上几类疾病表现相似,是导致患病初期误诊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健康贴士
血液科专家提醒老年人,当骨痛与贫血同时出现,并持续加重时,应提高警,骨痛和贫血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发性骨髓瘤
。
来源:血液内科
作者: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