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昏迷患者来说,科学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更是促进康复的关键。由于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精心护理尤为重要。
今天,由神经外科主管护师陈兴梅为您介绍关于昏迷患者饮食管理的核心要点。
为什么要重视昏迷患者的饮食管理?
维持生命体征:昏迷患者身体消耗大,长期缺乏营养会导致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科学喂养能减少呛咳、胃食管反流等问题,同时降低压力性损伤、便秘等长期卧床相关风险。
促进康复:充足的营养能为患者提供能量,支持大脑和身体修复,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昏迷患者怎么“吃饭”?
插管喂食(胃肠内营养)
①适用情况: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时,优先选择。
②操作方式: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部。
③注意事项:喂食时抬高床头30-45度,防止食物反流。营养液温度接近体温(38-40℃),避免刺激肠胃。
静脉输液(胃肠道外营养)
①适用情况:患者消化功能严重受损时使用。
②操作方式: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直接补充蛋白质、糖分等必需营养。
家属必知的护理细节
营养搭配要科学:根据患者体重、血液检查结果等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衡;营养液需现配现用,避免污染。
喂食过程要细心:首次喂食从低浓度、慢速度(约20ml/小时)开始,逐步调整;每日记录喂食量、患者反应,发现腹胀、呕吐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日常护理不能少:定期清洁鼻腔、口腔,防止管道堵塞或感染;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
医护人员的专业建议
定期评估:每周监测体重、肌肉量等指标,动态调整营养方案。
警惕风险:长期插管可能引发鼻腔溃疡,需及时检查管道位置和皮肤状态。
心理支持:家属的耐心配合至关重要,医护团队会全程指导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昏迷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医护与家属的紧密协作,从营养配比到日常护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正不断优化护理方案,用科学和温度守护每一条生命。
来源:神经外科
作者:陈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