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一大笑就漏尿,是怎么回事?”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她们遭遇的“湿身尴尬”正是女性最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为什么会得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该如何治疗?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的丁琼芳主管护师将带领大家认识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漏出。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压力性尿失禁的体征是当腹压增高时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同步从尿道漏出。1、年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报道中国女性患病率最高年龄段为50~59岁。2、生育:初次生育年龄、分娩方式、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产次增加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催产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风险。3、 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4、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显著增高,体重减轻与压力性尿失禁的改善和缓解相关。5、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吸烟、咖啡因摄入、糖尿病、卒中、抑郁、大便失禁、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更年期/阴道萎缩)、激素替代疗法、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放疗、高强度活动等。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要佩戴尿垫。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1、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戒烟、限制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强体力劳动、避免增加腹压的体育活动、避免便秘、治疗慢性咳嗽等。2、盆底肌训练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尿道稳定性,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具体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s,松弛休息10s,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西药主要作用为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度洛西汀、雌激素(阴道局部使用)、盐酸米多君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为尿道系上了一根“安全带”,当咳嗽、大笑、运动,尿道压力增加时,避免小便冲出来,从而解决患者的漏尿困扰。该手术的创伤也很小,具有微创、简单、经济、见效快等特点。尿失禁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如有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纠正,正规及时的治疗才能帮助您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享受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