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踝关节扭伤康复:警惕这些常见误区
时间::2025/08/12 浏览: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虽然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恢复缓慢,甚至留下后遗症。

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何宗英主管技师将带领大家认识踝关节扭伤康复的常见误区,帮助大家避免走进误区,加速康复进程。

image.png

误区一:扭伤后立即热敷

正确做法:扭伤后的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原因:扭伤初期,局部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形成肿胀和疼痛。此时热敷会加剧出血和肿胀,延长恢复时间。冰敷则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肿胀。

误区二:扭伤不严重,无需就医

正确做法:无论扭伤轻重,都应首先进行自我评估。若扭伤后能勉强站立,但行走时疼痛加剧,或伴有明显肿胀,应立即就医。

原因:踝关节扭伤可能涉及韧带撕裂、骨折等多种情况。轻视伤情,不及时就医,可能导致关节不稳、慢性疼痛,甚至影响行走功能。医生会通过X光、MRI等检查,准确判断伤情,制定治疗方案。

误区三:扭伤后立即使用药酒按摩

正确做法:扭伤初期,应避免在扭伤的局部区域进行按摩、揉捏等手法操作。

原因:药酒按摩会促使受伤的软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导致渗出增加,加剧肿胀和疼痛。此时应使用弹性绷带、护踝或弹性大的衣物,适度加压包扎,减轻肿胀。

误区四:扭伤后不愿外固定

正确做法:扭伤后应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外固定,如选用弹力绷带、支具或石膏固定。

原因: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对于扭伤较轻者,可采取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损伤较严重者,则需借助石膏托来固定。

误区五:扭伤后强撑着走路

正确做法: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

原因:继续行走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足踝,增加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误区六:扭伤后立即喷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药物

正确做法:扭伤初期,应避免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原因:这类药物会加剧出血和肿胀。初期可选择具有止血、止痛效果的药物。待肿胀消退后,再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误区七:扭伤后不注意休息

正确做法:扭伤后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原因:休息是踝关节韧带恢复的重要环节。继续过多行走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

误区八:扭伤康复后,立即恢复高强度运动

正确做法:扭伤康复后重返高强度运动应循序渐进。

原因:扭伤后的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不仅可能因组织尚未完全愈合而导致二次损伤,还可能因为长时间休息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关节稳定性下降,引发更严重的伤害。

误区九:扭伤后一直冰敷或从不冰敷

正确做法:扭伤后的48小时内冰敷,每次10~20分钟,每次冰敷间隔最好超过2小时,冰敷一般不超过3天。48小时后,可视情况转为热敷。

原因:冰敷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肿胀。但冰敷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组织冻伤;48小时后,出血和肿胀已基本停止,此时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误区十:扭伤后不使用护具

正确做法:扭伤后,特别是在康复初期,应使用护踝等护具保护踝关节。

原因:护具能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护,防止踝关节再次扭伤,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避免走进误区。正确的处理措施包括及时就医、遵循“RICE原则”、适当固定、充分休息、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等。同时,使用护具保护踝关节也是加速康复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能够对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有更清晰的认识,避免走进误区,加速康复进程。


image.png

来源:康复医学科

作者:何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