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又称尿路结石或尿石症,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是指肾、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指膀胱及尿道结石,其中,肾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多见。部分患者因结石小又无临床症状而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小结石能自行排出,殊不知小结石不但未排出体外而且还长成了大结石,或者小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停留在输尿管引起梗阻,导致发生肾绞痛、肾积水及感染,重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脓毒血症休克等,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肾和输尿管结石称为上尿路结石,是由于体内一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达成过饱和状态并且析出结晶,在局部聚集而形成结石,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停留在输尿管即导致输尿管结石。尿路结石的成分主要是一些溶解度很低的体内代谢产物,如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钙、碳酸钙、尿酸、胱氨酸等,结石最先常发生在肾脏,其后随着尿流而流至泌尿系其他部位。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理环境和气候、饮食成分和结构、水分摄入,以及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多发生于20-55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疼痛:结石大、移动小的肾盂、肾盏结石可无临床症状,活动后可引起上腹部和腰部钝痛。当肾结石活动或下移至肾盂或输尿管,堵塞肾盂或输尿管,使肾盂或输尿管壁的肌肉出现剧烈收缩引起肾绞痛,典型表现为剧烈疼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疼痛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会阴部放射。疼痛性质为刀割样阵发性绞痛,发作时精神恐惧,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冷汗,甚至休克,一旦痉挛或梗阻解除,症状会很快缓解。 2、血尿:由于结石在尿路移动、刺激或合并炎症,引起尿路上皮表面血管破裂,可引起肉眼或镜下血尿,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尿非常轻微,肉眼看不见尿液变红,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3.并发症:结石引起梗阻时可导致肾积水或肾萎缩、肾功能衰竭,结石合并严重感染可引起脓毒血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1.保守治疗:结石不是太大,直径≤6m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可行非手术治疗,多喝水+排石药,多运动,如跳跃运动、跳绳等,结石可自行排出。上尿路结石的自排率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及部位,结石越小,自排率越高,≤4mm的上尿路结石自排率大约为80%。肾结石的自排率:5mm以内的结石自排率约为50%,≥6mm者仅为20%,≥10mm者极少排出。输尿管结石的自排率:输尿管上段约25%,尿管中段约45%,输尿管下段约75%。输尿管结石在尿路滞留时间超过4周将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超过六周则很难排出。2.手术治疗:如果结石比较大,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微创取石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结石的微创手术方式有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手术,其优点为损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肾和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大多数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其目的是引流尿液,有利于输尿管壁水肿消退和损伤修复、防止输尿管狭窄、有利于结石的排出,留置双J管的注意事项有:1.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mL以上,防止感染,避免支架表面形成积垢;2.不能憋尿,防止膀胱内尿液沿着双J管返流至肾脏造成泌尿系感染或引起肾功能损害;3.避免腰部剧烈活动,不做突然弯腰或下蹲动作,避免支架管移位或与组织摩擦造成血尿或腰部不适等症状。尿路结石是一个全球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很高,平均5%-10%;复发率也很高,一旦患过结石,以后复发概率高达50%,采取一般的预防措施后可降低复发率,因此尿路结石的预防非常重要。不管哪种类型的结石,以下措施均可预防复发:1.大量饮水:保持足量的饮水和足够的尿量,每天坚持饮水2500-4000ml,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较小结石自行排出,且可以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同时预防感染。2.饮食:限制肉类摄入,每天摄入量少于225g;多食用含纤维素的粗粮,尤其是富含纤维的谷类;限制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芹菜、巧克力、草莓、茶等;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少食用甜食;不必严格限制奶制品,但建议每天不超过3杯牛奶。3.多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久坐及长期卧床。总之,结石虽小,危害很大,一颗无症状非梗阻性的肾小结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为日后的病情恶化埋下隐患,有可能“一颗结石毁掉一个肾”,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为了您的“肾健康”,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