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吸,护银龄
时间::2025/09/19 浏览:

一口饭、一杯水,可能隐藏着致命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吞咽运动的时间比年轻人明显延长,误吸风险显著增加,误吸成为威胁居家老人安全的重要隐患。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和处理误吸的知识,以降低老年人误吸的风险,守护他们的晚年“食”刻安全。
误吸是指在吞咽过程中,食物、液体或分泌物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而非顺利进入食道的现象。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两种类型。显性误吸会出现明显的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隐性误吸则更加隐蔽,没有明显咳嗽或其他症状,但却会导致吸入性肺炎。-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腔、咽喉部肌肉力量减弱,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吞咽动作协调性变差。
- 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损害控制吞咽的神经中枢。
- 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食物难以顺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
- 为老年人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如软食、糊状食物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于干硬、黏稠或粗糙的食物,如坚果、年糕、汤圆等。
- 意识清楚的老年人进食时应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略微前倾,头部略向前倾,下巴微收。这种姿势可以使咽喉与食管之间的角度更加顺畅,有利于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卧床老年人应抬高床头30~45度,进食后保持该姿势30分钟以上,防止食物反流。
- 保持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电视、噪声等干扰;进食时不要与老人过多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喂食速度宜慢,确保老人充分咀嚼和吞咽后再喂下一口。
- 餐后认真清洁口腔,防止口腔内残留食物在变换体位时发生误吸。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空吞咽练习:不进食食物或液体,仅做吞咽动作;舌体运动:伸舌、缩舌、舔唇等动作,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面部肌肉训练:鼓腮运动、发“啊、咦、呜”音等;寒冷刺激:用冰冻的棉签轻轻刺激咽喉部位,增强吞咽反射。
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误吸仍可能发生。一旦发现老人出现突然的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误吸表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鼓励咳嗽:鼓励患者用力咳嗽,通过气流冲击试图将异物排出;
- 拍背法:站在老人身旁,让老人前倾身体,用手掌根部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打4~6次。
- 对于站立或坐位的清醒患者: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腹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对
- 于卧位的患者:使患者仰卧,施救者面向患者,骑跨在患者髋部,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腹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放在其上,快速向前向下冲击。
- 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将老人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 注意:在实施急救的同时,应请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 急救后切勿立即喂水!应让老人保持侧卧位15分钟,观察是否有迟发性误吸。研究显示,32%的二次窒息发生在急救后30分钟内。
-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误吸物无法排出,老人仍然呼吸困难;老人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误吸后出现发热、咳嗽加剧或胸痛等吸入性肺炎症状;虽然异物已排出,但老人仍然感到不适或担心有残留。
作者:钱艳锦
来源:老年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