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卒中建设荣登国家级媒体 彰显医院业务强劲实力
时间::2023/03/31 浏览:


QQ截图20230308105658.jpg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简称百万减残工程)。

  为积极响应“百万减残工程”号召,由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牵头,启动旨在提升区域医疗中心挂靠医院卒中诊疗水平和我国卒中临床科研水平的“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该项目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团队和国家级诊疗研究平台,形成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特别是老年常见病预防、诊疗、科研、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体系。

  截至目前,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已与35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首批10家医院参与了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共建管理项目。3年来,项目共开展线下培训26场,远程培训122场,远程教学查房52次,现场教学科研指导36次。

图片


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共建共赢促发展

  南阳南石医院副院长石军峰:
“我致力于神经学科40余年,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我将始终保持对医学的敬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断探索,践行医者使命。”

  自建院以来,南阳南石医院(简称南石医院)始终秉持“厚德精术、尽责为民”理念,一步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医院积极开展静脉溶栓、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技术,为南阳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技术进步,口碑高扬,南石医院也因此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目前,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基地。

  进步永不停歇,南石医院牵手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提升学科技术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打破科室壁垒,形成跨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平台,建立了多学科协作信息化心脑血管病抢救绿色通道,实现了卒中/胸痛患者救治的一键启动及接诊、检查、会诊、治疗、手术的无缝衔接。

  2020年,南石医院率先建立院前卒中救治体系,引进5G移动急救车,实现了“上车即入院”。5G卒中移动急救车全年救治患者500余人次,最短DNT(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为10分钟。“我们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调动职工能动性,提升救治效率,以最快速度为患者打通闭塞血管。”石军锋说。

  2022年,医院开展远程讲座36场,临床病例讨论14场,疑难病例会诊5次。医院静脉溶栓技术在全国500多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名列前茅。同时,医院积极组织当地医院开展相关培训。在石军锋的统一部署下,医院开展静脉溶栓培训7场,共培训近300人次;走进县级医院开展培训12场,共培训900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南阳市医疗机构卒中救治能力的提升。

  为百姓健康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努力,南石医院永远在路上。

  (彭兆龙 吴广)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脑同治同康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志华:
“多年来,我们通过搭建平台、建立管理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空间;我潜心于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医教研协同发展之路。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仁术为民、大医精诚。”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是全市首个集卒中、胸痛“两大中心”于一体的独立抢救单元,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联防共治中心”项目后,进一步提高了卒中和胸痛预防、诊疗水平。

  医院认真落实《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推进卒中中心建设,规范开展溶栓、取栓、血管内治疗,以及颈动脉内膜环剥、动脉瘤填塞与夹闭、开颅或微创治疗脑出血、去骨瓣减压等。

  在“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的推动下,医院选派11人次赴北京进修;与12家县区级医院签订网络医院协议,从医院管理、设备配置、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化建设到教学培训等,加强对县级医疗机构的评价和指导,积极搭建卒中防治网络。

  医院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技术前移、协调联动”,于2020年成为河北省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并牵头制定卒中防治联盟工作计划和质控目标,促进区域卒中防治水平提升。

  医院不仅加大卒中宣传力度,还加强医联体建设。医院卒中中心办公室牵头建立张家口市“卒中急救地图”,搭建张家口市卒中防治网络。通过加强卒中“120”与院前信息化建设,提高转诊效率,减少院前急救延误。

  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入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踔厉奋发,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不懈努力,砥砺前行。

  (杨宇英 孔维丹)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的“克星”
  
  延安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晖:“我们立足陕北,外引内联,着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未来,我们将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升老区人民就医获得感、满意度。”

  延安市人民医院通过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病防治共同体”项目,加速提升区域卒中救治能力,提高脑血管疾病全周期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医院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结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相关标准,修订医院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手册,制定学科5年发展规划;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开展卒中防治联合质控,搭建卒中防治全周期管理体系;每周三开展远程讲座、病例讨论,并邀请专家进行线下指导等,开拓临床思维,全面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水平。

  3年来,医院在卒中适宜技术开展、质控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2021年11月,医院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目前,医院可开展急性脑卒中动静脉溶栓、急诊机械取栓、动脉瘤栓塞及夹闭等技术。

  在首席专家的指导下,医院“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减少颅内动脉狭窄脑卒中复发的相关研究”获批2021年市级攻关科技项目,“肢体缺血训练技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获批2022年省级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医院溶栓取栓治疗量呈几何式增长,质控指标明显改善:DNT中位数由63分钟缩短至32分钟;DPT(从入院到血管穿刺成功的时间)由157分钟缩短至76分钟,溶栓患者出血转换发生率低于2%,急诊取栓良好预后率超过70%。

  借助项目优质医疗资源,医院积极完善区域卒中防治体系。此外,医院多次邀请专家深入基层,对区域互联网医院进行以静脉溶栓为重点的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医院全天候收治互联网医院患者,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此举大大提高了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就诊率和溶栓率,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率,搭建了以延安市人民医院为中心,车程半径1小时的卒中“黄金救治圈”。

  (范百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启“上车即治疗”的新模式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锐:
我们将赓续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治一名患者,挽救一个家庭”理念,发挥龙头单位带头作用,为患者开通一条健康专线,编织一张健康保护网,持续推进“百万减残工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曲靖建设。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近3年,医院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各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云南省排名第一。作为西南地区首家5G卒中急救指挥中心,医院打造1小时卒中救治圈,实现了“上车即治疗”;成为曲靖市“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单位,与11家医院签订“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协议,启用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手机App。医院逐步建立全市“卒中急救地图”,统一指挥调度曲靖市卒中院前急救工作,建成立足滇东北地区的集急诊急救、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教学为一体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

  自2019年启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以来,医院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救治流程、加强团队协作等举措,提升卒中救治能力。目前,医院开展静脉溶栓治疗842例,DNT中位数缩短至30分钟以内;开展介入再通治疗588例,DPT中位数缩短至76分钟。近1年,医院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及静脉溶栓、介入再通治疗排名一直位列云南省首位。

  自2022年1月至今,医院开展卒中溶栓治疗353例,介入治疗263例。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简称脑防委)数据显示,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中,医院综合排名第34名,介入再通治疗排名第8名,静脉溶栓技术水平位列全国百强、云南省首位。

  医院抓住卒中最佳治疗时机,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对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发病后4.5小时内得到及时救治,可获得较好预后。”唐锐表示,从患者“家门口”就开始检查和治疗,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为有效抓住脑卒中发病后的最佳治疗时机,提升救治效果,医院率先引进5G移动卒中救治单元,加入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基于5G的移动卒中救治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工程”项目。在5G移动卒中救治单元,医生即可为急性卒中患者开展血糖、凝血等检查检验及静脉溶栓等治疗,实现与卒中指挥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的远程协作。

  (薛永玲 蔡发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誓做脑健康“守护神”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梁艺:“我秉承‘医道至精,仁爱至善’理念,用理想和信念做桨,以责任和使命为舵,躬耕医学领域。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重心,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全部。”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南宁二院)神经内科建于1984年,是该市成立时间最早的神经专科。历经30多年的发展,该院神经内科已发展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临床专科,是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医院率先开展急性脑血管病动静脉溶栓、急诊机械取栓、桥接取栓、脑动脉瘤切除等高难度介入治疗。

  为促进学科发展,科室聚力设立亚专业,包括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神经重症、癫痫与睡眠障碍、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等,开展超声、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多学科团队诊治眩晕相关疾病、肌肉活检和视频脑电图等。2022年10月,医院癫痫中心挂牌“中国抗癫痫协会二级癫痫中心”。

  近5年来,南宁二院卒中救治质量及神经血管介入技术水平在广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2020年成为南宁市唯一一家“四星国家高级卒中中心”;2021年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神经介入建设中心;2022年获中国卒中学会“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取栓工作优秀科室称号等。

  在深度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联防共治中心”的过程中,神经内科主任李通教授不断进取,突破自我。2022年,李通获中国卒中学会“全国百佳取栓治疗金牌医师”称号;同年,获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创新与转化联盟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专家团队的精益求精下,南宁二院“血管再通突击队”不断畅通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提升急救速度,每年为3000余名急性卒中患者的紧急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治愈好转率达90%,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湛淇晴 李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救治是我们的名片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廖振南: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知难而进,聚非常之力、担非常之责,以最佳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充分挖掘潜能,通过不懈奋斗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年年初,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钦州二院)与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牵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及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通过“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推动医院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提升学科临床诊治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提高青年医生的科研与诊疗能力。

  钦州二院神经科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神经科医、教、研基地之一。目前,医院是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单位,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脑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单位,钦州市脑卒中质控中心挂靠单位,钦州市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单位。

  在高级卒中中心全国综合排名中,钦州二院最好成绩为全国第49名,广西地区第1名。2022年,钦州二院连续7个月位列全国百强,广西地区前5名。其中,医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实施例数连续进入全国前50名,居于自治区前3名。

  钦州二院党委不断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优质医疗资源,优化救治流程,建立独立的脑血管病科和一站式卒中救治单元。在脑血管病科,缺血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均可得到及时、有效、专业的救治。

  同时,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率先在广西建立卒中急诊诊室,汇聚各病区青年骨干,成立急诊卒中团队,24小时在卒中急诊诊室轮岗院前、卒中绿色通道患者溶栓救治,使卒中中心DNT逐步缩短,最短为19分钟;不断深化专科联盟建设,牵头成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卒中专科联盟,建立钦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完善了卒中救治网络体系。

  目前,高水平卒中防治技术能力已成为钦州二院一张闪亮的名片。廖振南表示:“随着‘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的推进,我院神经科诊治能力将迈上新台阶,医院将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市域医疗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基层,为钦州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禤彩霞 韦瑞文)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争分夺秒救患者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春:
医院的学科发展是基础,人才培育是关键,水平提高是标志,患者受益是目标。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使优质服务贯穿全程,确保全院、全员、全程、全优服务,把关爱落实到每一名患者的身上。

  患者57岁,突发意识不清近4个小时,“120”救护车将其运送至医院卒中门诊。颅脑CT检查、心电图检查、血糖检测……这是一个DNT25分钟的溶栓后桥接病例,体现了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成果。

  为缩短DNT,医院不断加强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组建7×24小时溶栓团队、神经介入团队,制定卒中救治急会诊相关制度;反复模拟演练,不断优化流程,关口前移,从各个环节要时间;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知情原则。为更好地落实卒中中心各项工作,健全质控体系,医院定期召开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和多学科联合会议,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医院多次派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外派康复科骨干医生学习宫氏脑针、浮针,丰富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治疗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利用视频、科普、讲座等形式加大卒中知识宣传力度;建立县、乡、村医生培训管理机制,形成脑卒中疾病教育体系。

  医院于2018年12月成为泰安市第一批市级卒中防治中心;2019年3月成为泰安市卒中中心联盟单位;2019年6月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单位;2019年12月,成为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2020年6月,成为山东省卒中防治中心单位;2021年晋升为三级医院。

  3年来,医院全力参与“互联网+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多次到院开展培训、教学查房,转变医生诊疗思维,使临床诊治更规范。线上,医院多次参与远程培训;线下,医院按要求定期外派业务骨干到宣武医院接受短期培训。

  2020年,医院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未破裂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出院患者达4597人次,2021年增至5198人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溶栓治疗数量保持稳定,年均约为150例次,溶栓DNT逐年缩短。

  随着卒中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卒中诊疗团队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刘恒锁 李园园)

照片分别由各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