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婴儿开始了第一声哭啼;因为有你,老人在夕阳下也不孤寂;因为有你,面对病魔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有你,生命一次次地创造奇迹……你是把没有硝烟的战场当成阵地的战士,救死扶伤是你生命的主题。你,就是没有翅膀白衣天使。
古希腊的传说中:“天使”就是神的使者,来到人间就是帮助那些需要拯救的人解除他们的磨难与痛苦。在人们的印象中天使是善良的化身,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爱和希望。
2011年10月17日,一个入院时体重只有1.3千克的“小宝贝”,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康复出院啦!“小宝贝”是我们儿内科开诊半年来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一个。2011年8月24日下午,和往常一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忙碌着,突然电话铃响了:马上要从产科转来一个病情危重的早产儿——“小宝贝”。大家赶紧准备好婴儿暖箱、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等,等待“小宝宝”的到来。15:30分“小宝贝”在产科医生的护送下来到了我们儿内科,我们赶紧把他安放在暖箱里,为他连接心电监护仪、吸氧、开通静脉通路,短时间内给小宝贝实施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
“小宝贝”是在母孕27周时因习惯性流产、疤痕子宫保胎失败后,于2011年8月24日13:55分早产出生的。出生时体重仅有1.3千克,早产貌,无哭叫、无呼吸,出生一分钟Apgar评分6分。经产科医生抢救后5分钟的评分7分,生命垂危。立即从产科转入我科,初步诊断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
可爱“小宝贝”的降临,对于年纪已四十多岁、曾经拥有又失去过五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无疑是黑暗生活里看到的一丝光亮。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这位看上去有些苍老的母亲,已经很努力、很艰难、很小心的孕育着“小宝贝”!可“小宝贝”很是淘气,就是不愿呆在母亲的育儿宫内,而提前降临到这个家庭。“小宝贝”原本是这个家的救星,而现在的他能否能承担得起这份艰巨的重负?看着母亲紧锁的眉头,我们儿内科的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大家肩上的胆子有多重,更清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将牵系着“小宝贝”的未来,更预示着这个家庭的命运。
在接下来和“小宝贝”一起战胜病魔的一个多月里,“小宝贝”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几毫升奶、每天体重增长了几克,都牵动着儿内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室每个人的心。每一次小宝贝病情变化抢救的现场,都有主任和护士长的指导和参加,“小宝贝”的治疗成了儿内科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记得“小宝贝”住院期间,曾经反复多次出现呼吸心跳暂停,仅8月25日一个晚上就出现呼吸心跳暂停3次,每次持续约数分钟,头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降至62%,每次经过全力抢救后,“小宝贝”的生命体征又慢慢恢复了正常。记得在“小宝宝”的吸吮吞咽能力极差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给我们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一次次新的考验。
除了一些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小宝宝”的营养问题、喂养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有效的做到最好。最初“小宝宝”吃奶的力气都没有,我们护士每3小时从胃管注奶2毫升……5毫升……8毫升……10毫升……20毫升……30毫升,住院一个月时,“小宝贝”每次能够自己吃奶27-37毫升,出院时“小宝贝”一口气能吃奶40毫升。一个多月来“小宝贝”的体重由1.3千克长到1.5千克、再长到2.0千克,出院时体重已有2.4千克……这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对“小宝贝”来说是多么的艰难,而对我们科的医生护士来说是工作中一点一滴辛勤汗水的结晶。
曾经几次,“小宝贝”的父母含泪无奈地想放弃对“小宝贝”的挽救,曾经几次,“小宝贝”的父亲担忧可能会人财两空而对我们出言不逊的时候,我们却无比的坚定和友善,多次与“小宝贝”的父母谈话沟通,博得了“小宝贝”父母的信任,坚定了继续救治的信心。同时我们更加细心地治疗和护理着“小宝贝”。每当走进病房,我们总是面带微笑,脚步轻盈,轻声细语,就像幼儿园的阿姨一样,对于无陪护的小宝宝来说,我们除了是医生和护士之外,还是“高级保姆”、“超级奶妈”。
很多人都担心,我们的结局会不会是农夫和蛇的故事的时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宝贝”经过50多天的精心护理,到10月17日,体重由入院时的1.3千克慢慢地长到了2.4千克。抚摸着他的小手,看着他粉红又肉乎乎的小脸,我们心中暖意融融;护着他的健康,我们心中阳光片片,当所有的花朵都洒满雨露,我们的辛苦换来的是快乐无限,让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儿内科所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
应该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明白,没有翅膀的天使在平凡工作中的伟大,是她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她让我们理解了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
相信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儿内科没有翅膀的天使们一定会展示新的风貌,创造新的业绩,让青春在白衣下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儿内科:方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