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者 索
退休老倌回到原籍重庆的乡间,耐不住夏季酷热又仄曲靖,恰似春天,老倌胃口大开,引发痛风被强制性“捉”进了医院。这里时有雨,天尉兰,彩云更好看。
久违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前这模样让老倌末然的脸上傻了眼:院区宏大宽绰,环境优美静谧,宛若镶嵌在山水之间的一只玉环,空气十分新鲜。倘使不是身带疾患,住院恍如下榻宾馆。安顿停当,老倌细察:无论贫富,城里人或乡民,都齐刷刷接受着国际一流医疗设施的标准检测和现代医护水准的严格“审查”与周详服务——时髦话叫“资源共享”。所不同的是乡间患者往往带着随从(陪“审”团)。相比那些大腹便便身旁冷清的“富患”们来,更多了一层浓厚的亲情。窗外晨晖映衬之下,片片白衣浮动,护士步履轻盈,行动迅捷,仙女般飘然而至又倏然而离,穿梭于病房和医房之间,忙碌又严肃,医生则是以静为主,时常端坐在电脑前,周密而严谨。这白云似的一动一静,拼合成廖廓山下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凑巧了,住院部“眼镜”天使尤其多,老倌眼神不好,谁谁谁一个也分不清,唯独那个主管护士被老倌牢牢地记住了,她眉眼之间总含着微笑,对患者叙述流畅、精准,常常把她的好心情传递到她所关切的每个人,她是矿工的女儿,有一个有夜空中美妙的名字——月娇;年青的主治医生是郭茵,她每到病房查询都为老倌拍背,此时的医生,倒像是患者的女儿:“要由下向上顺着拍”,她这样告诉他的亲眷。让他 咯出久积的郁结,释放舒心;医患之间遍布生之希冀,在那团绿茵的上空,常常璀璨出人性的光波,见习小医生快捷地从郭茵手里接过沉重的金属病历夹,然后静静聆听,在笔录的间隙,老倌问:你还健康吧?小医生答是的,我是滇西的彝族很黑,不好看……老倌说:黑颜色比灰色好看,医生的职业是洁白明亮的呢。
电梯间,小护士接电话说:我看见那个人排出来了,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个儿高挑的男天使口音像宣威的,他扎针却似绣花般轻柔,住院部年长的医务人更是辛劳勤恳,每天只感受到她们周到的关照而从无怨言——这就是传统。
市一院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从满怀憧憬的童稚进入阅历丰富的青壮年,而今已到成果丰硕的金秋,七十年薪火相传,挽留住人间不计其数的垂危生命,担负着大众的健康托付,她始终用“仁德济世”的精神统领这支精锐团队向生命禁区探索前进。这个医院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生动而井然有序,和谐亦有人情味。
“新型医患模式”即人格平等,人性化,这已然在一院形成。出院那天,老倌仍旧挂着一张木然的脸,却怀揣着一颗温热的心。生命短促,只有美德,可以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也许,“仁德济世”的理念就是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下的天使们留给我们恒久不变的人生启示。
2012.8.23
(通讯:曲靖市麟瑞园9-2-802 朝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