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健康宣教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患者中心 • 健康宣教
四肢骨折康复指导知多少?
时间::2025/09/23 浏览:

骨折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早期阶段(炎症期/保护期):骨折后0-4周左右(时间因骨折严重程度和部位而异)

 1. 目标:控制肿胀和疼痛;保护骨折部位,促进愈合;维持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度。

  2 措施:

(1)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肿胀处15-20分钟,每天多次。可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

(2)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尤其是休息时,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3)保护与固定:严格遵医嘱使用石膏、支具或夹板。不要自行拆除或调整。

(4)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在医生允许下,积极活动未被固定的手指、脚趾、肩关节等,防止僵硬和肌肉萎缩。例如:①上肢骨折:活动手指、腕关节(如允许)、肩关节(如“钟摆运动”);②下肢骨折:活动脚趾、踝泵练习;③肌肉等长收缩: 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主动收缩骨折周围的肌肉(如大腿肌肉、手臂肌肉),想象“绷紧”肌肉然后放松。这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过度萎缩。

二、中期阶段(骨痂形成期):骨折后4-12周左右

1.目标: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ROM);逐步开始负重训练(针对下肢);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 措施:

(1)去除外固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骨折邻近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2)关节活动度训练:温和地、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进行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切忌暴力! 可以使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进行练习。

(3)力量训练:从等长收缩过渡到轻阻力训练,如使用弹力带、小哑铃(上肢)或无负重下的抗重力活动(下肢)。

(4)负重训练(下肢):严格遵循医嘱的负重要求(如“脚尖点地负重”、“部分负重1/4体重”、“负重50%”等)。通常需要借助拐杖或助行器,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

三、后期阶段(骨痂改造塑形期):骨折后12周以后

1.目标:全面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改善平衡与协调能力;重返正常生活和运动。

2.措施:

(1)强化力量与耐力:增加阻力训练的强度和次数,进行功能性训练(如上下楼梯、下蹲)。

(2)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这对于下肢骨折至关重要。从双脚站立开始,逐步过渡到患肢单腿站立,可以在软垫上或闭眼(需保护)进行以增加难度。

(3)全面活动度训练:追求恢复到健侧肢体的相同活动范围。

(4)重返运动: 运动员需要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训练,确保安全重返赛场。


科普专家

b4f448cfa2b1c45e266931e162463c69.png


朱媛:创伤骨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从事外科护理工作20余年,对泌尿外科及骨科护理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