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至11月是毒蛇活跃的时期,尤其进入7月后更是毒蛇咬伤高发季节。毒蛇咬伤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若不及时救治或治疗不当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而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今天,市一院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的护士李瑞玲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蛇咬伤的相关知识吧!
蛇分无毒蛇和毒蛇两类,我国毒蛇有50余种,每年蛇咬伤病例达数百万,毒蛇咬伤为10~30 万人,70%以上是青壮年,病死率约为5%,蛇咬伤致残而影响劳动生产者高达 25%~3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蛇咬伤指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别是指通过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后所造成的一个伤口,其毒液由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一般蛇不会主动发起攻击,只有当它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才会发起进攻,但是眼镜蛇、眼镜王蛇等除外。
野外工作时防护工作很重要
(1)野外工作时,尽量戴手套、穿长筒靴子,为避免树上的蛇咬伤脖子,必要时戴帽子,避免抓蛇、玩蛇。
(2)废弃的房子、洞穴等常有蛇穴,勿随便进入,尤其小朋友应做好看护,避免因好奇将手指伸进蛇穴,造成悲剧发生。
(3)野外露营时选择空旷干燥地面,避免扎营于杂物或石堆附近,夜晚在营帐周围点燃火焰。
被蛇咬伤后要记住蛇的样子
(1)无毒蛇头呈椭圆形,色彩不鲜明,无毒牙,牙痕小,成锯齿状,胆小怕人,动作迅速。
(2)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是低调的,毒蛇头多呈三角形,仅有一对毒牙,与毒腺排毒导管相通,人被咬后留有大而深的牙痕,有时有3个或4个牙痕。同时它又是不低调的,色彩斑纹鲜明,毕竟有一技之长傍身,常盘团,爬行动作迟缓,性情凶猛。记住蛇的颜色、牙痕、蛇头、形态、动作、性情等有助于判断你遇到的蛇是有毒还是无毒的。
尽早自救或互救
(1)伤肢下垂。
(2)体位:立即取坐位或卧位,不惊慌失措,不奔跑,不乱动肢体,以免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毒素的吸收。
(3)早期处理:绑扎,就地取材,用鞋带、裤带或其他布带等绑扎伤处近心端的肢体,如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松紧度适宜,以能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为度,每15-20分钟放松1-2分钟,在急救处理结束或服用有效蛇药30分钟后去除绑扎。
(4)伤口排毒: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处反复推挤,使部分毒液排出,或将伤处浸入凉水中,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内的蛇毒和污物。伤口冲洗后,用锐器在咬痕处挑开,扩大创口使毒液外流。
(5)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如戒指、手镯等,以避免加重伤肢肿胀。
(6)饮食注意点:受伤期间不喝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促进血液循环而使毒液吸收更快。
(7)后续处理:将伤肢制动后平放并辅以局部降温措施,及时送至正规医院作清创术等后续治疗。早期规范的处理能有效减少蛇毒的吸收,降低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不能学电视剧里的剧情,用嘴巴吸毒,若口腔有溃疡或伤口,可能施救者会更快中毒。2023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共收治蛇咬伤患者200余例,均康复出院,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资源优势,借助多学科诊疗模式,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
作者:李瑞玲